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1月29日

忆糍粑

杨梦圆

年的脚步近了,我仿佛听到糍粑杵一锤锤砸在糯米上发出的声响。清脆击打声伴随着有节奏的号子,串起我关于湘西土家年的记忆。

“天下最好吃的菜,到我屋头的菜园里,在灶屋里的坛子里。”这是勤劳肯干的湘西土家族人在与自然的朝夕相处中,所顿悟的智慧。湘西美食繁多,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只是那普通的糍粑。

糍粑叠起沉于水底,如白色的雕塑,与山顶为纪念亲人而修建的白塔是那么的相似。

听母亲说,外公当年可是村里打糍粑的一把好手。打糍粑不是件易事,是对一个人是否拥有力量与智慧的考验。不过我想,这难不倒外公,因为寒冷与饥饿、枪炮与飞机都不曾阻挠过他的脚步。我的外公袁世甫,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转业回到家乡,还因为在战场上作战勇敢获得了三等功。回家后,他回归与泥土打交道的日子,驱赶着耕牛在广袤的土地上,同其他老农一样照料着土地。

大概只有到了打糍粑这种“厉害活”时,山一样沉稳的外公,才会显现出他如水般的灵巧。我曾见过两位年轻力壮的老乡打糍粑的场景,他们露出泛着汗水的胸膛甩开膀子,胳膊上的肌肉随着挥杵的动作而颤抖,糯米在他们一下下的捶打中变就了形态。我初次见到这样的活动,不禁出声喝彩,而老人们却说,“圆圆妹仔,这才哪到哪!你是没见过你外公当年是怎么打糍粑的!”

青壮年们将糯米擂好后,该各家的媳妇姑娘们上场了。一双双素手抹上食用油,像白玉一样清透。粘手的糯米团在母亲手里服帖极了,如同她听话的学生们,一个个整齐排列在铺了倒满油的桌板上。我笨拙地随着母亲的节奏揉捏着糯米团,奈何却总是捏不出圆满的形状。“女子。”母亲笑着看我急得满头大汗,“这事急不来的,要慢慢来。”

母亲本是个急性子,但捏起糍粑来却是慢性子。捏好的糍粑在桌板的挤压下,变成我所熟悉的扁圆形状。待它们冷却成型,收置在装满水的水缸里。待到吃时蘸点黄豆粉和白糖,成就生活里最甜的一口滋味。

--> 2022-01-29 1 1 团结报 c84635.html 1 忆糍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