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3月07日

夫妻坚守匠心 “编织”美好生活

余清江和符蓉艳一起编织幸福生活。

符蓉艳时常手把手地教村民编织技术。

文 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晓兰 刘 旭 田 华 陈 岚 图 田 华

一条条小藤条,在编织工人的手里上下翻飞,左右穿插,犹如注入了生命。2月23日,凤凰县竿子坪镇新民村的符艳藤编加工坊里,该村留守妇女及老人正用精湛的技艺,编织着幸福的新生活。

“多亏了余老板的加工坊入驻我们村,我们空闲的时候可以编点藤椅,赚点零用钱!”工人开心地向记者介绍着。

村民口中的余老板就是“符艳藤编加工坊”的负责人余清江。今年49岁的余清江是永顺县松柏镇龙头村人。从2003年开始,他和妻子符蓉艳就在浙江的藤编厂打工,从事藤编行业已十几年,藤编工艺品制作的各个流程他都了解,各种编织技术也熟悉。

“以前我和妻子在浙江的藤编厂打工,每人月工资达6000多元,但是一年才能回一趟家。”2013年,为了照顾家里读高中的大儿子,夫妻俩放弃浙江的藤编回到吉首。

回到吉首后,夫妻俩没有把自己的藤编事业放下,一直关心着沿海大城市藤编行业的发展。

2021年4月,夫妻俩通过考察,了解到现在藤编工艺品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供不应求,不愁销路,决定在湘西开办属于自己的藤编加工坊。主要采取对接上游厂家,帮厂家代加工的模式,由厂家提供所有材料然后负责收购全部编织品。

说干就干,夫妻俩远赴浙江对接订单,然后把材料运回来,在吉首、凤凰等地开办培训班培训工人。

经过努力,第一批编织品发回浙江厂家后,厂家对货的质量非常满意,给他的订单也就越来越多了,他的藤编加工也越做越大。

订单多了,需要的人也多了。现有的工作场地已经无法满足加工需求,又新增设两个加工点,2021年10月夫妻俩注册“符艳藤编加工坊”,妻子符蓉艳负责工坊的内部运作,维系三个加工点工人的相关情况等;余清江则负责对外的一切工作。

“我们是采用农户+工厂的模式,也极大地减少了中间环节,让生产成本低了不少,我们这里的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余清江一说到藤编,就神采奕奕,不断向记者展示着工坊里的作品,讲述着藤编的制作过程。

“以前没事干,从引进了这个藤编后,人们都觉得编这个行了,大家坐在一起,编个椅子也有收入。”在新民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凭着巧手,在家就能轻松致富,而且收入可观,记者在该村看到,村里的妇女三五成群的正在编织藤椅。

“目前,工坊有70余名工人,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培训的妇女和老人。”余清江介绍,目前,他在省内外都有客户,订单和销售都不成问题。说起藤编业的未来发展,他和妻子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他认为做藤编工艺非常有前途,现在人们注重生态环保,更贴近自然,藤编工艺手工制作,有其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很受人们欢迎。

“如今作坊越做越大,大儿子读大二,小女读初中!我们今后两年的计划是慢慢从‘作坊式生产’转向品牌化、规范化经营,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增收!”夫妻两人用勤劳和坚守,让他们的日子过成了美好新生活的模样……

--> 2022-03-07 1 1 团结报 c86123.html 1 夫妻坚守匠心 “编织”美好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