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官清
2000年3月18日,53岁的我,从花垣县麻栗场中学来到花垣县职业中专学校任校长。
当时的职校因为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那一年多来真有点存亡之秋的意味。有一首打油诗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诗曰:职业学校大校园,一无水来二无电;蛛网织上教学楼,基地荒芜鸟生蛋;一个学生看不见,学校冷清人心散。学校拖欠电费上五位数,再加上木电杆朽坏,电线被盗,学校只靠月点灯。一千多米长的电排供水钢管,因无人看管有的被盗,有的锈坏、垮塌,无法供水。学校建在城郊,大部分教职工回县城家里居住,校园冷清而凄凉。
在我到校后,县里的刘县长带领教育、财政、农林水等单位的负责人来学校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学校的燃眉之急,并要求我们做好学校当下工作,做好长远规划。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多次参加学校会议,要求学校打铁先得自身硬,充分发挥党团员先锋和模范作用,团结广大教职工,再造职校辉煌。
说干就干,我立即组织人员对原来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并在职工大会上宣读,公布实施。我还召开“我为振兴学校表决心大会”,人人上台展斗志,开辟“我为学校振兴献计策”专栏,人人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如此,校园风气明显好转。
组织开展谈心交心活动。要求学校10名党员,每人联系9名教职工,为振兴学校凝心聚力。青年教师石美玲对我说:“彭校,我是党和人民培养的职校教师,没有学生教,心里憋得慌啊。”老教师罗兴富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我就不相信我们职校人就那么差劲,我们要把耽搁的时间和事业夺回来!”“好!我准备脱一层皮,长一手茧,和大家同心同德拼搏!”我坚定地对他们说。通过谈心交心,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心里鼓足了干劲。
很快,在县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我们收到了电线、电杆、水泥,购置了钢管等。我和刘支书带领职工维修水管、电线线路。大家风里来雨里去,挑沙调浆扛管接管不叫苦;披星戴月扯霞云,挖坑立杆拉线不言累。渴了,喝山间的泉水;饿了,吃冷冷的馒头。我们苦干巧干一个星期后 ,学校通了水用上了电。
我到校半个月后,全校98名教职工坚持每天举行升降国旗仪式,人人精神抖擞。大家高唱国歌,然后规范地做广播操,连附近村民看了都说:“职校又要雄起了。”
那时,没有学生,又过了招生季节,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全体教职工开始垦复荒地,维修校舍,管理好“四大园”(鱼塘、橘园、葡萄园、楠竹园),为下学期新生入学做好准备。
学校成立了垦荒、维修、保卫、后勤四个队。垦荒队负责对30亩荒地进行复垦。维修队负责维修校舍、围墙、课桌椅等。保卫队对学校的四口鱼塘放养的数十万尾鱼苗进行喂养,打理好8亩橘园、5亩葡萄园、15亩楠竹园。后勤队搞好职工的免费中餐。职校能人、高手、行家和专家多的是,只要安排到位,没有什么是做不了。
维修队由刘支书带队,他亲自上树剃遮挡教室光线和抵瓦面的枝丫。我在树下抬头往上喊:“刘支书——,安全第一,手要抓稳啦!”“我从小上树剃柴,抓铁有迹心不慌,老哥,你到要站远点,枝丫要是打着你,我可无脸见嫂子啦!”我们俩常这样一上一下在校园对话。
维修队队员上屋捡瓦,瓦面捡得整整齐齐。刨子刨料刨花飘舞,木料光滑平整。粉墙上漆亮闪闪,一丝不苟好光鲜……大家敲敲打打,热气腾腾;哼着小曲,浑身是劲。
垦荒队任务重,时间紧,劳动强度大,我挑选了20名青壮年职工参加,由我任队长。阳春三月,艳阳高照精神爽,大家先用镰刀在荒地四周割出防火带,然后在荒地上放数把火,被烧的野草荆棘吧嗒吧嗒响,欢迎着久违的主人。野火一熄灭,队员就拉直绳索用石灰划出各自的垦荒区。队员们总是嫌分的任务少了,你把线拉过去,我把线拉过来争执不下,常常要我出来主持公道。任务一划分完,我就高举起锄头,和队员们一起行动了。我们挖得荒土连着草根刺蔸嘎嘎响,锄头拍打荒土碎又细,手捡草根刺蔸放在身后行对行。大家你追我赶看谁的锄头挖得深又快,全然不顾汗珠缀眉间浸透衣衫,大家说说笑笑全然不觉得累。
因参会和处理公务,我只好用锄头叩开东方的晨曦,争分夺秒地完成任务。队员们看我挖的荒地超过他们,就积极赶上。30亩荒地,我们提前5天复垦完成。接着,我和队员们一起栽上桂花、香樟、三角梅等苗木花卉,种上天蔴、百合等药材。除草、施肥、培土、整枝等,我们样样到位。看着一片绿油油长势良好的苗木花卉和药材,我的心里无比欣慰。虽然我的脸上、脚上和手臂处涂抹上了一层厚厚的太阳色,但我深深喜欢这种健康色,并愿这太阳色,常驻脸上存于心底。
那年八月上旬,县教育局把学校的招生指标下达到县里各个中学。全校教职工积极深入各乡镇、农村入户发动学生入学。到九月上旬开学时,职校开办了幼师、家电、电脑、鱼苗、畜牧、苗木、药材、缝纫等八个教学班。学校有了学生,就有了生气、有了希望、有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