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苑钦
基层党组织处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主心骨和顶梁柱作用,让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实干家”、“推进器”和“压舱石”。笔者认为,务必要创新乡村建设管理新模式,积极探索“三问三还”工作法,凝聚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新动力。
一是问需于民。知群众所需,办好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当好群众的贴心人。通过议事制度,落实“上级精神向下传,下级决议怎么干”“上级指标向下传,下级清单干什么”。形成人才清单、物质清单、问题清单和项目清单“四张清单”,上报上级部门。
二是问计于民。建立“提议室、政策榜”,广泛征集管用的“土办法”、创新的“金点子”,引导村民全心想事、尽心谋事、一心干事、用心成事,真正实现每个村民尽心尽力炒出“一盘菜”,凑成“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乡村治理“一桌席”。项目实施中,办法大家找、事情共同干,群策群力把村里的事办好办实。
三是问效于民。建立“红黑榜”,以“效果明显不明显、结果满意不满意、履职到位不到位”作为衡量标准,把评判标尺实实在在地交给群众。
四是还权于民。把党组织“主导实施”转变为“引导实施”,将自然村管理权、经营权,重要事项决策权、监督权等权利返还于民,力求做到“村里事、村民议、村民建、村民管”。
五是还利于民。通过项目盈利、营收红利、务工得利、服务便利等方式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方面从公共投入中获得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家门口就业、资产入股、资源托管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获得红利。
六是还信于民。通过提升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带富能力,增强党组织在农村的公信力,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全村群众都参与进来、行动起来,用小钱办大事,办群众最急需的事,办成村民满意的事。有效解决乡村建设管理项目“是否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从而达到村里事“村民议、村民管、村民建、村民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