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星明 谢 辉
中办国办印发的“双减”意见和教育部要求的“5+2”课后服务已经执行近两个月,降低了家长接送孩子的压力和送孩子去校外托管的经济负担,减少了学生在校外机构托管的诸多不利因素,但就学校安全工作而言,也带来了新挑战和新课题。
一是学校内部安全管理的挑战。教育部“5+2”要求课后服务每周开展5天,每天至少2小时。一般而言,学生正常放学离校后,学校就不必再承担其安全责任,课后服务学生仍在校园内活动,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学校有不可推卸责任,学生在校时间增加无形中增添了学校安全管理的压力。
二是学生离校返家安全的挑战。“双减”就课后服务时间作了“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的规定。大部分地区上下班时间根据季节分为夏令时和冬令时,夏令时一般为下午六点下班,冬令时一般为下午五点半下班。由于所处纬度的不同,各个地区日出日落的时间不一样。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同是2016年12月2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的日落时间为15点54分,海南省海口市的日落时间为18点零4分,2020年北京市冬至日的日落时间为16点53分。也就是说冬令时下班时我国不少地方已经日落天黑,有的学生离校时已经万家灯火。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有家长接,那么没有家长接的学生将黑夜自行回家,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独立生活能力的初高中生来说还好,但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而言,离校后的安全就是不小的挑战了,尤其是农村中小学。
教育部办公厅在指导意见中就课后服务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作出了明确指导和要求,各地各部门和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严格按照要求落实相关工作。
首先是完善校园内部安全管理。新的课后服务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要求更高,会设置各种各样的课程和游戏,学校有分布在城市或农村,学生有多有少,学校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从直接实施课后服务的教师到巡逻检查的值班人员,从场地设施的建设到工具器材的配备,所有的环节都不能疏忽,确保定岗、定责、定人,并经常性开展演练,要确保无论是参加室内活动的学生还是参加室外活动的学生,一个不漏全部处于守护之中。
其次是保障学生离校返家安全。学校要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安排课后服务的时间,避免一刀切。应对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进行认真的调研,根据是否有家长接送和回家路程远近实行弹性放学制,对于确实路途较远又没有家长接送的学生,动员其不参加课后服务或在校寄宿。学校所属党委政府,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要合理调整“高峰勤务”“护学岗”安排,扎实开展护校安园工作;要实施“明亮工程”,在学生上放学路段增设路灯等设施,确保学生不摸黑回家;要调整城乡公交运行时间,做好公共交通服务保障等。
尽管“双减”课后服务给学校的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但这也是验证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安全管理方面是否能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发展需要。要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不断迎接新挑战,破解新课题,保障学生安全,为国家深化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