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青春
寒冬之后,就是春天。
这是自然规律,更是人们身处困难时对希望的坚守,对美好的期待。
自去年11月下旬以来,州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穿梭在吉首城区背街小巷、桥墩涵洞。他们向人迹偏僻处躲避严寒与饥饿的流浪乞讨人员伸出温暖之手,用浓浓的暖意驱散困苦,用满满的关爱撑起了这些困难人员生活的信心和对春天的盼望。
面临寒冬的侵袭,州救助管理站立足救助工作实际,科学谋划,主动出击,让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让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一个“细”字 饱含关爱之情
在寒冬来临之前,州救助管理站就成立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细致的实施方案,组建三个巡查小组,建立全天候、联动性、立体式专项救助工作网络。
科学谋划工作实施方案,以满足流浪乞讨人员对象服务需求为导向,备好冬季所需的棉衣棉被、食品、防疫物资。分类制定站内日常救助、街头巡查、后勤保障、日常安全巡查等工作实施方案,明确领导带头,专人专岗,切实把方案执行到位。
同时制定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确保进站受助人员“零感染、零死亡”。
一个“新”字 寻回久违的家
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州救助管理站紧扣时代脉搏,解放思想,用新理念整合新技术、融媒体,拓展寻亲渠道,让久违的亲情找到了回家的路。
——及时运用人脸识别、公安部门“DNA”比对等高新技术开展人员甄别,并在今日头条、全国救助寻亲网、网络新媒体等发布寻亲公告,提升寻亲覆盖面和寻亲成功率。去冬今春以来的专项行动救助期间,共推送寻亲信息57人次,为17人核实了身份信息并派专车护送返乡。
——和地方主流媒体合作,加强了专项救助宣传工作,在《团结报》、湘西电视台、新湖南客户端等媒体进行了专项行动宣传报道,提升了社会公众对专项行动的关注度。
——积极与周边地区及县市救助管理站合作,建立救助工作协查机制,为3名长期滞留人员找到了久违的家。
一个“暖”字 融化流浪“冰心”
春节期间,吉首城区气温骤降。多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最低气温在-4℃左右。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现状牵绊着州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心。
为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在专项救助期间吃得好、住得下、心里暖,州救助管理站24小时热水、热饭供应,对街面巡查中不愿进站的乞讨人员现场发放御寒棉衣、棉裤、棉鞋、棉被、返乡车票、生活费,并告知救助政策。
对进站留宿人员,免费发放冬季衣物,更换冬季被子,定期开展站内设施设备检查,维护更换一批救助设施,确保流浪乞讨人员住得安全、住得温暖。在元旦与春节,还为受助人员提供了各种水果,真正让流浪乞讨人员感受到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
一个“严”字 践行使命初心
救助管理是党和国家社会民生事业重要内容之一,是对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人员的亲切关怀。一直以来,州救助管理站全体工作人员严于律己,恪尽职守,用关爱践行着初心使命。
——严格值班接待纪律,实行站领导带班和值班人员制度,畅通24小时热线救助电话。专项行动期间无节假日,实行“24小时接待救助、市民呼叫现场救助、街面巡查主动救助”制度,确保临时遇困人员能及时得到救助服务。
——严格巡查劝导纪律。在街面劝导巡查中做到“三带三不”,即劝导巡查中带微笑、带尊重、带文明,做到不强制、不伤民情、不发生死亡。充分尊重流浪乞讨人员基本人格,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
据统计,自去年入冬以来,整个专项行动期间,州救助管理站已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及遭遇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的人员538人次,危重病人、精神病人9人次,开展街头主动劝导救助巡查90余车次,出动工作人员235人次,劝导救助服务35人次,棉衣裤、棉鞋等御寒物资310余套,棉被45床,方便面、矿泉水及寒冬温情包(秋衣裤、袜子、毛巾等)310份,倡议书5000余份。开出返乡车票100多张,发放临时救助金5000多元,接听市民热线电话5个。
这里列举的是数据、是工作,但对于受助者来说,这些就是寒意中的温暖,是迈向春天的希望和信心!
本版图片由湘西州救助管理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