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厚泉
叩首在龙老师的墓前,看着嵌在碑上的照片,往日的记忆,又浮现在眼前。照片上的龙老师,和昔日一样,面带慈爱的微笑,看着吊唁的后人,看着这片绵延的青山,看着这片她深爱的世界。
这是迟到的吊唁。十一年前那次瓢泼大雨,竟成了我们最后的相见。那天,您来到我工作的单位,邀请我参加您小儿子的婚礼,我们一起说了一中午的话。端午前后的雨水格外多,临走时天空突然下起的大雨,没能帮我留住您。您担心影响我的工作,影响身边同事的工作。我拗不过您,叫好的士送您到了老同事家里。回去时,透过车窗看到您站在同事家门口看着我。那天,您说的“把我当成家人、要多联系”,我一直记在心里。
我想祈求您的原谅。在您小儿子的婚礼上,我和妻子带着孩子如约而至,想一起分享您的幸福喜悦。不曾想,因为身体不舒服,当天您没有到现场,而我也因为疏忽大意没有及时看望。之后几年,因为工作变化、家事增多,虽然和您有过多次电话联系,但始终没能见上一面,陪您说说话、聊聊天。当2018年下半年某天,从一个朋友那里听闻您去世的消息时,您竟已离开这个世界半年多时间了。我难以接受,责怪自己为什么没能察觉到您的病情,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去您家里看望您,直到今天,仍然愧疚不已。
您是一位好老师。1994年9月,退休后返聘回校的您,担任了我们班的历史老师,这是我们一生的幸运。那几年,您不仅给我们教知识、教方法,更是给予了我们如母亲般的爱。同学进步了,您由衷感到高兴;同学生病了,您总会嘘寒问暖。您的黑色提袋里,除了教案、粉笔这些具有老师职业特征的物品外,那个白色的瓷碗让我印象深刻。我多次目睹您拿着这个碗,在食堂排队打饭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龙老师您这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折射的是优良师德师风,深深地影响着我、影响着我们班上的同学。我特别喜欢您的课,不仅有旁征博引的史料解读,又有润物无声的思想洗礼,在您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精彩讲授中,我们领略了历史之韵、文化之美,这是值得我一生珍藏的宝贵财富。
龙老师,谢谢您,在我人生的重要节点,教育我引导我,让我始终向好前行。1996年10月,我父亲去世,您带着几个要好的同学,到家里看望我,慰问我家人,让我在乍逢人生变故时,依然能够感觉到生活的阳光并未消散,此片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大学几年,每年寒假、暑假,您总是邀我和几个学生到您家里,我们一起寒包饺子、暑吃西瓜,美好的相聚充满温暖;2001年9月,我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您又毫无保留地给我分享40余年的教书育人经验,教我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您参加了我的婚礼、见证了我女儿满月,如同父母一样,是我生命中最值得感谢感恩的亲人。
4年,龙老师,您离开这世界4年了。您上个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舍弃了更好的城市、更好的发展,来到了湘西州。从偏远小县的一所初中到州直学校,在三尺讲台上一干就是40多年。您把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把对自己孩子的爱分享给了无数学生。而今,我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聆听您的教诲,品尝您的厨艺,和您一起聊历史、谈生活,天南地北,无话不讲。我永远地失去了一位良师、一位益友、一位亲人。
龙老师,真是对不起!得知您去世消息后,我怕打扰您的家人,辗转4年托人才找到了您的墓地地址。4月2日,我来到您生命的最后归宿之地,凝视墓碑上您的生平,追思您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心里十分想念。
菊花朵朵、往事依依,这迟到4年的吊唁,这份永远的感恩感谢,以后会和这脉青山、这片土地一样,永远守护在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