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4月24日

水韵神地

—— 湘西州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石胜福 龚利华 曾 铮

暮春时节,湘西的河水溪流,在澄碧的日光下和着清风,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保卫这方神奇山水,是湘西州落实“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的现实映照。

守好“水资源”

湘西州境内河流主要为两条:一条是由峒河、万溶江、沱江、武水汇入的沅江,另一条是由果利河、洗车河、泗溪河、施河、猛洞河、兄弟河、花垣河、涂乍河、古阳河汇入的酉水,最终经沅江注入洞庭湖。

这两条河流流域中,有三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翘嘴红鲌、吻鮈、大眼鳜、大鳍鳠等“四个宝贝”。四季交替,水涨水落,这里的人们依水而居,水资源合理利用尤为重要。

为守护好这一方水土,湘西州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主动作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扎实开展碧水保卫战,对全州河流、水库实行河(湖)长制,持续推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作,加强地下水监控,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推动形成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保护好良好的水资源、水环境提供坚强法律支撑。

2021年,湘西州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第1位,全州17个国控、22个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比例为100%,1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呵护“水墨画”

凤凰城,一湾沱江绕城过,上游的长潭岗水库栖息着对水环境质量要求极高的水生态产品——银鱼。大坝下不远处,宽宽的浅滩上一排石跳墩横卧河面,石拱桥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清澈的河水从桥下流过,形成一片银白的瀑布,远山、碧水、薄雾,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粉墨画。

这样的山水画,在湘西处处皆是。

古丈栖凤湖是酉水河上面积最大的一座人工湖泊,湖内小岛星罗棋布,岸线迂回曲折,万亩湖面碧波荡漾,烟波浩渺,鱼跃鸢飞。

保靖酉水深处的沙湾村是土家族八部大王遗址所在地,村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几十幢房屋映着湖水静静地躺在山麓处,遗世独立。从沙湾村沿酉水而下便能看见以土家族苗族文化底蕴为基础建设的水质国控断面“全国最美水站”——酉水湘西江口站。

永顺猛洞河素有“天下第一漂”之称,上游连着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老司城的排水系统堪称一绝,大型排水沟和其尾部减缓水流冲击的大型石头设计,有效地保护了城墙,这也是老司城城墙能长期经受山洪考验、屹立不倒的秘密所在。

在湘西,茶树是画家的水墨,茶芽是乐师的音符,用湘西水浸泡出的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永顺莓茶、湘西红茶等,入口香醇,沁人心扉。

品悟“水文化”

湘西的水,从远古走来,湘西的过去、现在、未来就镌刻在水流中,可从这灵动的水中一一读来。

湘西的水孕育了熊希龄、陈渠珍、沈从文、张一尊、黄永玉、宋祖英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也唱出如《酉水号子》《家乡有条猛洞河》《高山有好水》《阿公的酒碗》等优秀的音乐作品。

龙山里耶的一口古井挖掘出3万余枚秦代简牍,展示了鲜活的秦代社会生活,可以说这口井水“复活”了大秦历史。泸溪浦市有“浦韵古今,市通天下”的盛名,有“小南京”之美称。特别是一年一度龙舟赛,数支龙舟两两相邀,横渡沅江之上,展现着这里的精气神。

1957年2月,《团结报》第一期文艺副刊“兄弟河”亮相,多年来深受人民喜爱,州内小说家、散文家、诗词家等几乎都在“兄弟河”发表过作品。而以河流名称在地方党报上作版面命名的实属少见。

甘甜的湘西水还孕育了许多美食。吉首市郊“龙”“凤”“兽”三眼泉水酿造湘泉、酒鬼和内参,兼有浓、清、酱三大白酒基本香型的特征。吉首坪朗豆腐因水加持成为豆腐中的佼佼者,当地人说:“工艺可复制,流程可重复,只有山泉水不可代替”。还有十八洞精准扶贫山泉水、惹巴拉矿泉水、芙蓉镇米豆腐、河溪醋、泸溪斋粉与仙泉鱼等数不尽的宝藏美食,让外来游客直感叹:“湘西美,美在水!”

远处清风徐来,林间绿波荡漾,湘西真是水韵神地。

--> 2022-04-24 —— 湘西州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1 1 团结报 c88862.html 1 水韵神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