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恒忠 吴鸿俊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相对固化的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民函〔2016〕344号)指出:“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地名文化遗产。这些地名文化遗产记录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文化资源。”
苗族地名文化是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是苗族文化的宝贵遗产。苗族地名不仅有鲜明的地域性、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还兼具独特性、神秘性。研究剖析苗族地名文化,讲好湘西州苗族地名故事,揭示“神秘苗疆”的文化面纱,为推进民族文化自信、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一、苗族地名的构成与特点
1.地名中的苗语汉语。 地名是历史的积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相互吸纳的过程。苗族地名不仅真切反映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客观刻录下了苗族社会在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的发展印记。正因此,就有相当一部分的苗族地名生动、客观反映了苗、汉、土家兄弟民族之间历史、文化的矛盾与博弈、渗透与交融。
由于两百多年前“苗地归苗”以及汉化等原因,许多苗族地名现今只有遗留下汉语名,如凤凰县境内209国道以西的近二十公里内的苗族村寨,大多是汉语名。这些汉语名在苗族族群中通过苗语表达后与汉字发音差别仍然较大,但音韵相近。如:凤凰县苗族称苗寨“勾桑隐”(goud sangd yenx )“巴吊穷”( bad diol qongd )“火消谈”( khud xod tanb )等等,实际就是苗寨名“古桑营”“芭蕉冲”“火烧潭”的谐音或音变。
凤凰县廖家桥镇一带有民谚道:“廖家桥廖家桥,一半客来一半苗;客家说舂兑,苗家说‘柳碉’,”指兄弟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样就有很多地名一半是苗语一半是汉语,如:凤凰阿拉营镇“勾良”,粮道的意思,凤凰千工坪镇的“斋养嘎”(杨家寨)、“斋养丙”(杨家坪)。花垣补抽乡的“热粮”(粮仓)。吉首乾州街道的“夯桃田”(桃田溪),吉首河溪镇的“排扒坪”(报木树坪)。 保靖水田河“夯五义”(五头水牛)。
苗语地名的汉译,有的取苗语名的谐音,有的取苗语语义的意译,个别也取它义或反义。如腊尔山镇 “叩柔”寨“板筋奈”寨,苗语本意是“岩科”和“枣子坪”,另取它意“兴隆山”“骆驼山”;吉首市社塘坡“斋设”,本意“蒿子寨”,另取它意叫“半冲”。
此外,据《保靖县地名录》,保靖县苗族乡镇中“苗语、汉语和土家族语混合命名 ”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2.地名长短句。苗语地名一般是二至四个字,以二至三个字居多。四个字的不多,如:凤凰两头羊有个地方叫“波合波休”、禾库镇天星山的悬崖叫“叭除叭杆”、保靖孔坪“多各各卡”。
3.关于一地多名。一地多名是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表现形式,也是苗族文化接受汉文化跟进时代文明发展进程的发展走向。一地二名现象在山名、村寨名中最为常见,即一个苗语名,一个汉语名。还有一地多名的情况。
如:如吉首市“给扎”寨,明清时期根据苗语记音曾用名“轨者”,今用名“矮寨”;凤凰廖家桥镇满江寨有个地方,苗语名叫“比格久摆”(桌子山),汉语名曾叫“马颈潭”“马颈坳”,今用名“满江”;凤凰禾库镇囤粮山一地多名,叫:递粮坡、地良坡、囤粮山、象鼻山、武山。
4.村寨名“四音格”与童谣。苗语地名文化形式多姿多彩,许多地名、村寨常被用在“古老话”和“婚姻礼辞”当中。古老话中有迁徙地名,告诉我们是从哪里来?“婚姻礼辞”中会唱诵到男女双方的姓氏祖先生活过的地方。
此外,“四音格词”是苗语的鲜明特点,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相近的物件却被连起来读,如“噢达噢摘”(木碗瓷碗)“嘎贡嘎咳”(椅子凳子)“马了马秀”(大大小小)“马哥马嚷”(老老少少)等,苗语习惯把他们连着一起说,像成语一样,音律优美,朗朗上口,让人过耳不忘。同样,因地缘关系或亲缘关系,苗族通常把相近的两个村寨名连在一起叫,如“秀仁、板拉”“的果、务能”“散气、格卡”“忍务、摘亏”等,形成了苗语中一个庞大的“四音格”语句群,这也是苗语地名文化中的一种呈现形式。此外,凤凰县境内两山地区就流传有一首长达二十九句的苗语地名童谣《你们到哪里去?》,这首歌谣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巧妙把故事情节与十个村寨名串了起来,很受欢迎并演进成了多个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苗语名虽然相对稳定,但苗语名消失的速度较快,比语言消失还快,尤其是小地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开发区,往往一栋现代建筑建成,原地名就消失了。如吉首社塘坡“欧叉吾”(两岔河),因黄石洞水库修建移民,村寨只剩下遗址,这个苗寨名也即将消失。再如乾州的苗语名为“吉吼”,现在苗族人群中也都很少称乾州为“吉吼”了。还有像已正式进入项目施工阶段的大兴寨水库建设,后期工程完成库区蓄水后,淹没在水底的十多个苗寨连同整个片区的苗语地区将彻底消失。
此外,由于苗语声调较多,苗语地名的记录、记音不能完全借用汉字来完成,通常使用苗文,即1957年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的苗文拼音方案,以花垣县吉卫镇夜郎坪苗语为标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