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张治东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不到10岁,但吉首市太平镇修建干田水库的场景至今犹在眼前: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叮叮当当声响彻整个峡谷,不绝于耳。附近的自泰铁匠炉炉火熊熊,两个汉子光着上身挥舞着铁锤协助张自泰打铁,钢花四溅。他们在加班加点为水库建设工地打制铁锤、破岩櫼等取岩修岩工具,因为砌坝所用的石头如果用炮炸,就会被震损,砌成的坝就会浸水,就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只能凭人工开櫼取岩修好后再上坝。这就需要大量的采石工具,因此,自泰铁匠铺特别忙碌。
吉首太平镇干田村的张自泰,是附近有名的传统铁匠,其铁匠工艺精湛,所打制的工具深受群众欢迎。今年他已83岁,身体依然硬朗,头脑清晰,讲话逻辑严密,这大概得益于他数十年打铁挥舞铁锤的功效吧!笔者走访他时,他总是有问必答,侃侃而谈。
张自泰介绍说,打铁需要的工具比较多。需要铁铗,大的小的共10多把;铁砧一个,总高1米多,下部分是木桩,上部分是铁砧,重45斤,厚4.5寸;炉一个,炉内要配置炉杆、鸡毛、拉风等;大小锤各两把;羊蹄一个;大小冲子7个、截子6个。要一个大桶,装入大半桶冷水备吃水(淬火)之用。还要准备木炭或者煤炭等。
数十年打铁生涯中,张自泰打的工具包罗万象。有农业生产用的锄头、搭耙、砍刀、斧头等,其中给吴二打制的一把挖锄重达8斤。有木匠用的刨子、凿子、抓挠(起房子打孔用)、斧头、木桶箍子等。有石匠用的手锤、八楞锤、撂锤、开石櫼等,所打制的最轻的手锤有半斤重,最重的是撂锤。这个撂锤像纺锤,中部大,两头小,中部安一根软溜溜而又韧性十足的茶树手把子,打锤的时候需要撂起来,借惯性作用使力下锤,专供开石打櫼用,力气大的男子汉才能挥舞,有22斤。在修干田水库和马头电站大坝期间,所打制的这类工具不计其数。有篾匠用的破篾刀、刮篾刀。有阉猪匠用的阉猪刀;杀猪用的杀猪刀、刨铲、通条、挂钩等;纺线用的车铢、线盘、夹针;裁缝用的大小剪刀;油匠打油用的油饼箍、櫼榨箍、油棰箍等;拳师用的大刀、钢叉、铁挡、锏、尺、剑、梭镖等;老司上刀梯用的36把刀,刀口锋利。此外,还有碾房的海底针,平时生活中用的菜刀、柴刀、锅铲、火箝,等等。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自泰铁匠铺打的工具深受群众欢迎,其中是有诀窍的。自泰说,具体是把握好三点。第一,钢与铁的配置比例。一般用具由80%的铁与20%的钢配合打制而成。当然也有用纯钢打制的,如剃头刀、阉猪刀等,这些东西小,但使用的地方特殊,很难打制——剃头时顾客要感到舒适,阉猪时,要快速割除,快速止血,才不会损伤猪的身体,所以,刀口要“飞快”(锐利),还要耐用。第二,吃水(指淬火)要根据春夏秋冬的温差和热胀冷缩情况处理好。水热时,铁要烧红呈白色状才吃水;水冷时,铁烧到牛皮红就可以吃水了。吃水时间的长短根据钢的质量来定,钢好,吃水的时间较长;钢差,稍吃水就要马上把物件铗出放在地上进行冷却。第三,注意协调比例。他说:“这就像人一样,如果头太大,身上却小小的,或者脚腿很长,上身却很短,就不好看。打锄头,如果把锄头脑壳打得大大的,而下面锄头叶子部分又小又窄,看上去不舒服也不好用。打砍柴刀,如果把刀叶子打得太薄,砍的时候就容易弯曲或者缺口……”这些都要求铁匠根据“眼法”做出协调处理。
坊间传闻,张自泰可以徒手拿烧红的铁。笔者当面向他求证,张自泰笑着打哈哈,说“只是偶然不得已而用之”。有一次,他到五龙寨打铁,一只黄狗跑到铁匠炉边直叫,赶都赶不走,严重干扰他做工。于是,他趁狗不注意,用手快速取出炉窠里烧得通红的铁坯子,朝狗砸去,狗毛被烧了一点,吓得转身就跑,此后再也不敢来了……张自泰的这项绝技就这样不胫而走。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流传了几千年的打铁工艺正更新换代,改用电炉火烧铁、用电锤打铁,较之以前,轻松多了。张自泰70岁时,他把他的铁匠家私卖掉了,现在只剩一架炉。
讲到这里,他把目光投向远方,像是在回忆,又像是在期望,眼睛里充满了复杂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