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亮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依托。如何有效解决乡村产业“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的问题,关系到乡村产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要坚持市场导向,切忌盲目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不能不克服市场的盲目性,也不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经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的反复印证,我们认识到,市场是商品生产的生命线。乡村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离开了市场需求,乡村产业发展就会陷入死胡同。如果产销脱节,乡村产业投入越大,损失就会越大。农产品滞销和卖难的问题就会严重打击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因此,乡村产业发展,首先要解决市场需求和销售路子的问题,不能盲目跟风、不能想当然拍脑袋决策。应当结合实际做好前期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积极对接各类市场需求和周边市场经营主体,做到有的放矢,不打无把握之仗。
二要坚持因地制宜,精选产业项目。乡村产业发展什么样的项目,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人制宜,一切脱离村情实际的乡村产业项目都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既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原则,更是产业振兴的重要遵循。乡村产业项目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源、海拔、地形等条件,科学选择农业产业项目。因村制宜,是实现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重要条件,应当注重本村传统产业与新兴农业产业对接,本村与邻村乃至全乡镇全县域产业布局的要求。因人制宜,是乡村产业发展中人才这个第一要素的内在要求。要看这个村农业产业人才类型、人才层次、人才队伍等人才状况,来决定这个村乡村产业能干什么和会干什么。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人制宜的方式,切实精选出一村一品、长短结合的产业项目。
三要坚持完善设施,筑牢产业基础。完善的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县级以上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和帮扶责任单位要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有规划有计划的逐年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供水灌溉、产业道路、土地整治、标准化农田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升级提供必要的保障。要克服急功近利和盲目扩大产业规模的思想,片面企求当年产业发展效益和产业规模效应,而忽视产业基础设施承载限度和市场需求限量,最终导致产业发展受挫。要坚持稳扎稳打、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产业适度规模效应,持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产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构筑扎实的乡村产业发展基础。
四要坚持优势特色,提升产业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如何挖掘和发挥好乡村的优势特色,是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没有特色的乡村产业势必淹没在同质化竞争的市场大潮中,没有优势的乡村产业势必难以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突出差异性,深入对比邻近村庄、挖掘本村产业特点和发展潜力,坚持走差异化产业发展道路,实施好一村一品战略。要突出特色化,深入挖掘本村资源禀赋优势特色,为本村产业发展赋予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要突出品牌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的区域公共品牌,逐步形成一定市场范围内认可、特定消费群体认同的人有我优的乡村品牌产品,从而持续提升乡村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要坚持能人带动,加强人才培训。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哪个村的乡村产业发展得好,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那个村的乡村产业能人带头作用发挥得好。没有产业能人的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就会落后,再好的优势资源和产业条件都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要切实支持和发挥乡村产业能人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帮扶、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乡村产业能人发展本村特色优势产业;要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乡村产业项目建设中来,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既充分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又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要切实加强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能技能培训,不断培养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和创新创业带头人,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