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凯文
岁月如歌,征途如虹。这些天,有关《团结报》和我的点点滴滴,总有一些片断萦绕脑际,总有一些思绪牵扯心头……
1985年2月,时年16岁半的我,由老家湘乡万贯亭招工来到吉首小溪桥,成为父亲所在单位——省地矿局405队的一员,开始了与大山为伴、与荒原为伍的地质生涯。也就是这时候,我遇到了《团结报》,它充实着我的野外生活,为我在文字的海洋里点亮了一盏明灯。
1990年初调到驻凤凰阿拉的普查分队任分队文书。这年“七一”期间,我参加了团结报社群工部应邀来队举行的通讯员培训班后,照之前给队上简报投稿的办法,将一些稿子寄往团结报社。然而,稿子寄了无数,结果却如泥牛入海。
是年底,我从野外归队后,来到团结报社,找李万寅、曾文洁等老师当面请教“码字”之法。
李万寅老师说:“新闻贵在时效性,既要真又要快,你身在野外,能有什么新闻?”然后,他话锋一转:“不过,可以写些时效性不强的,就是把日常所见、所闻、所想揉起来写。”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脑海里立马浮现出参观凤凰黄丝桥古城的情景,回家后立马写了下来。第二天上午,我就带着这篇只有500多字的短文,诚惶诚恐地来到李万寅老师跟前,他看过我所交“作业”后不动声色地说:“还算可以,先摆这里吧。”大概过了20来天,在1991年1月19日的《团结报》“醉乡”副刊上,发表了我的《登黄丝桥古城》。时隔一周之后,即1月26日,我写的《一个地质工作者的心灵自白》系列文章,也陆续见报。
曾文洁老师说:“新闻冇得巧,关键在于跑。”州电力公司荣获国家水电部“1990年度部优先进企业”后,便引发她一探究竟的兴趣。1991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六,她就带着我深入州电力公司及其所属的变电站,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然后写出了一组4篇既独立成篇又相互映衬的深度报道《关于电的报告》。
这次学习,让我学到了书本上都难以学到的采访、立意和写作技巧,先后采写并在《团结报》上发表了系列调查文章:《省405队普查分队党支部建设的调查》《省405队区调分队党支部认真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省405队子弟学校做好差生转变工作的调查》。 不久,我的散文《花魂》,1991年7月13日在《团结报》首发后,被国家、省多家报刊转载和书籍选登,先后荣获“湖南省1991年度地市报副刊好作品”三等奖、“湖南省第五届地质文学艺术优秀作品”三等奖、第四届“沈从文文学奖”三等奖。
随着我在《团结报》上稿量的显著提升, 我成长之路越走越宽。1994年3月初,时任吉首市公安局局长的田安旺慧眼识珠,说公安不缺“枪杆子”,就缺“笔杆子”,将我借过去做宣传工作。我一方面深入基层队所寻找反映吉首公安的切入点,另一方面邀请吉首地区的记者、作家朋友与一线办案民警交朋友、刨故事。没多久,反映吉首公安的侦察通讯、人物特写,从《团结报》等州级媒体到《湖南日报》等省级报刊,再到《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实现了吉首公安上中央媒体零的突破。同年10月,由44 篇文章汇编成册、计约25.8万字的全国县市一级公安机关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公安纪实文学集——《金盾之光》,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年12月,市公安局向市委呈送了将我作为特殊人才破格引进的报告,经市委主要领导批准,我以工人身份破格调入市公安局,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1997年3月20日,我荣获第十二届“湖南省青年自学成才奖”,并认定“相当大专学历”。3月27日《湖南日报》在一版发出了消息;5月18日,《团结报》在一版发出通讯《一路风尘一路歌》,予以专题报道。
1997年12月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说要让我这根“笔杆子”发挥更大作用,将时任市公安局万溶江派出所副所长的我调进了市政府办,负责起草公文材料;2000年3月,任市政府督查室主任,继续码字;2001年12月任市政府办分管文字工作的副主任;2010年12月因轮岗需要,调任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后,我利用闲暇时间对发表于各级报刊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整理和选编,于2011年1月由群言出版社续集出版了散文随笔选《人生笔记》、报告文学选《吉首档案》。
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文墨怀若谷。2015年县市政府机构改革,我于8月底提前退休后,组织上给我订阅了《团结报》,方便我学习掌握时事政治,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初心。
感恩遇见,感谢培养!这是我对《团结报》最真切、最诚挚的心声。是《团结报》培养了我,照亮了我,为我提供了重塑自我的平台,为我铺就了人生进步的阶梯,并一直在伴随和见证着我的成长!
(作者系吉首市委政法委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