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罗亚阳
传说中,“辛女”寻夫,悲痛欲绝,化身为石,形成一山。从沅江河底直插云霄,在沅江边已耸立几千年。此山因而得名“辛女岩”。
此地甚是神奇,每当阳光灿烂的日子,山腰都会飘起白色的雾带,久久不愿散开。当地老人说,这是“盘瓠”的魂魄从沅江深处升起,来与辛女相会;而天降大雨的日子,高辛帝便会派出天兵,来看望辛女与盘瓠。
过去,沿沅江有一条尺把宽的小路,最初是纤夫踩踏出来的,慢慢地就变成了官道。沿江而上,必经辛女溪。最初,过辛女溪是摆渡,后来有了木桥,又有了一座红砂石拱桥。现在辛女溪上已有三座桥,它们立于江边,沐浴风霜雨雪,经历世间沧桑。它曾看见:辛女盼夫望眼欲穿,屈原仰首问天疾书“九歌”,沈从文低头沉思书写《湘行散记》,贺龙过河指挥湘西攻势,“刘邓大军”跨江挺进大西南……
一条石灰岩条石砌成的山路,从辛女桥曲折向上通到山顶。路两边天然混交林生长茂盛,初夏的树叶翠绿欲滴。几头驴迈着蹒跚的步伐,为山上植树的村民运送银杏和枫树树苗。尽管台阶陡峭,但驴儿没有丝毫偷懒,“扑哧扑哧”喘着气,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攀登,真正是“做牛不误春,做驴不误工”。再过几年,到了秋天,枫叶的红,银杏叶的黄,衬托着马尾松的绿,那么辛女岩上又将是怎样一番斑斓的景象?
几个上山扯笋子的妇女,坐在马尾松树下的石凳上等待掉队的伙伴。看到我也准备坐下来休息,就一窝蜂嬉笑着起身离开。不一会儿,上山的路上只听到她们欢快的声音,却不见了她们的踪影。
路边桐子花刚刚凋谢,小小桐子就迫不及待挂满了枝头。两只红嘴蓝鹊摇摆着长长的尾巴,从这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叽叽喳喳”好像在议论我满头大汗艰难攀登的窘态。一只蚂蚱从地上高高跃起,稳稳地黏在我的裤腿上,又匆匆跳回草丛,由人类工业生产出的布料怎会有大自然的草木来得舒服呢?
山脊上一大片栎树林在雾气的笼罩下变得朦胧,阳光从树隙间照射进来,放射状的“丁达尔”光布满林间。天南星的一片叶子弯成拱形,为娇嫩的花蕊遮风挡雨。绣线菊倒是开得热烈,白色的花瓣与黄色的花蕊紧紧地抱成一团,形成一朵朵花球挂满树枝,像一只只绣球,随时准备投入到爱人的怀抱。
爬到山顶,却只有我一个游客,有群山做伴,倒也不感到孤单。放下背包,坐下歇息,一阵山风夹带着雾岚拂面而来,一颗颗微凉的细小露珠温柔地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手臂,燥热的身体顿感清凉,浮动的内心也随之安静下来。
辛女岩最高峰的石块因长期风蚀变得非常光滑,但在每块石头之上又都长出棱角,以一种锋利保持着山的尊严。小心翼翼地找到可以落脚的地方站定,极目远眺,只见青山如黛,群峰绵延。云海随风而动,翻过山尖,飞泻而下,似辛女仙子,腾空舞蹈。站在山巅的自己,此时融入这浩瀚的自然之中,模糊了时间空间,放空了肉身躯体,唯有思绪跟着山风,越过山峦,飘向远方。
到辛女岩肯定要去辛女祠祭拜,祠内供奉着辛女和盘瓠的塑像。传说来自久远以前,但盘瓠的英勇神武和辛女的美丽慈娴已刻入内心:英雄提枪入阵取敌方将领首级历历在目;携妻辛女在封地开疆辟土,繁衍生息恍若昨天;被仇敌杀害抛尸沅江,辛女沿河寻夫,终不能见,忧伤过度,气绝身亡……一切均令人唏嘘。
山峰之上,远离喧嚣,树林在山风的鼓动下,吟唱的声音格外悦耳。犹如辰河高腔从天际飘来,高亢粗犷,慷慨激昂。既像纤夫的拉纤号子,又像放排人对天高歌,更像船上水手和岸边吊脚楼上的情人深情对唱。
被朝晖渲染得金黄的河面也开始热闹起来。渡船拉响汽笛,提醒人们做好上船的准备,货船负重前行,在倒映着天空的水面上留下两条长痕。
每到五月,空旷的河谷就会回荡起“咚咚咚”的擂鼓声,一年一度的龙舟盛会将隆重上演。每个村寨都会利用这次盛会凝聚人心,弘扬力量,展示团结。因此,村里的年轻人再忙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为村子的荣光与尊严出工出力。外嫁的女子再远都会拉着丈夫,带着儿女赶回来为本村的龙舟队“送红”鼓劲,也借机“炫耀”自己婚后的幸福生活。加油鼓劲、庆贺胜利的最好方式就是尽情地燃放爆竹,越多越好,越响越有荣耀。听到爆竹声,龙舟上划桨的男子更加亢奋,岸上“观战”的父老乡亲更加开怀。
金庸先生抗战期间在泸溪曾住过两年,我想他肯定游过辛女岩,不然他不会对此处印象如此深刻。他在《射雕英雄传》第二十八回借裘千仞之口描述的“铁掌山”,应该就是“辛女岩”:“从此处向西,经常德、辰州,溯沅江而上,泸溪与辰溪之间有座形如五指向天的高山,那就是铁掌山了。”
站在辛女岩上,依稀可以看到泸溪县城所在地白沙。这座被一弯江水环抱的崭新县城,由沈从文先生笔下“箱子岩”对面的小村子发展而成。在白沙生活的人们是舒适惬意的,如果你来,肯定不想离开。因为,十里岩壁画廊会勾住你的魂;泸溪斋粉会黏住你的嘴;翠翠姑娘会留住你的情;沿江健身步道会拖住你的腿……不信,你来试试!这座县城既是天然氧吧,又是“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城市”,其宜居性可见一斑。
下山顺便到辛女村去看了看。村中苍劲的古柏和高大的院子屋,记录了当时因沅江这条黄金水道所成就的沿途村庄的繁盛和辉煌。现存的陈旧院墙和破损门窗,又在无声地诉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的发达,昔日黄金水道的日渐没落。
这个村庄除了旧年里的痕迹,还有新时代的欣欣向荣。眼前一栋栋漂亮的楼房,硬化了的田间道路,供村民休闲的古色古香的凉亭和吊桥,随处可见的笑脸……一切的一切,证明这里的人们迈入到更加美好的时代。
穿过村子,走到河边。《湘行散记》中描述的牛保点着废竹缆,踩得满脚泥上岸寻快活的景象不复存在。太阳能路灯林立村道,水泥砂浆浇筑的码头台阶整齐地延伸到河畔。阳光下,水面泛起一层薄雾,浪花折射耀眼的光芒。一位画家正在写生,一边凝视着眼前的美景,一边勾勒出美丽的图画。几个垂钓者熟练地投着鱼竿,不时扯起鱼线收获鲜活的成果。一艘机帆船从远处驶来,船上的村民们满脸笑容,满怀憧憬。
航船在金色的沅江上,迎着朝阳,奋力前行,逐渐驶向既定的目标。因前行而留在江面的波痕,我们看得到,我相信辛女和盘瓠也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