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彭 宁
有人说,文明演化过程中有两个始终在场的因素,一是现实利益,二是内心向往。
你看,蜡染就是。
作为织物制成衣裳、桌布、窗帘,供遮体避寒和装饰家园,是现实利益;人们不惜耗时费力,经纷繁复杂的制作程序与工艺,只为创造“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良品,是内心对美的向往。
现实利益交织着内心向往,再有如“生石灰与蓝靛草”“白蜡与白棉布”这般的偶然相遇,又经人们想象创造,就诞生了许许多多如蜡染一样的魔法技艺,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成为今天的样子。
魔法起源已很难追溯。
湘西地区的土家族和苗族都没有文字,关于蜡染可查证的记载很少。但如龙山县“靛房”这样的地名,足以说明历史上这里盛产蜡染所需重要原料——蓝靛,且汇集众多染布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只是,无法考证到底是谁发现了蓝靛草浸泡后清水能变成蓝绿色;是谁测试出加入不同比例生石灰可调节色彩;又是谁探索着用蜡密封能防止染液浸入而形成花纹……
我小时候觉得我的外婆也会魔法。
五颜六色的柔软毛线经过她手,就变成一件件精致美丽的小毛衣。有时是灵动的彩虹条配色,有时是别致的蓬蓬袖设计,有时是精巧的扭麻花织法……每年冬天,我都能穿上温暖合身的“外婆牌”新毛衣。在那物质不算丰裕的年代,这让身边小伙伴羡慕不已,也成为我童年记忆里的小小骄傲。
12岁那年,外婆离世,此后我再未穿过手织毛衣。
怀女儿时,我突发奇想,和闺蜜一起学织毛衣。在毛线店老板手把手教导下,我们勉强给各自未出生的宝宝织了一件最简单基础款的小小毛衣。这件并不好看的毛衣后来几易其主,女儿、小侄女、二宝几轮接力完,我每次清理衣物时仍然舍不得丢弃。
原因很简单,这其中有我深深的爱意。
如今,虽再不缺任何款式任何质地的衣服,但像手织毛衣、蜡染制品这般,凝结了时间、精力和情感之物,反日渐稀少,而更显珍贵。
我也是在亲手给孩子织毛衣时,才隔着近20年时光,终于悟懂了外婆“魔法”的源头,来自于爱。
我想,人类文明繁衍演化的过程中,始终在场的不仅现实利益与内心向往,还有作为一切魔法技艺之源的爱,也从未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