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5月26日

团结花开幸福来

—— 泸溪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纪实

杨世方 胡大刚

沅水之滨,天蓝水碧山青,如诗如画。在泸溪这一方热土上,各族群众安居乐业、融合发展,组成了一个社会和谐、民族和睦的大家庭。

自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以来,泸溪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起点、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各项工作,谱写了一幅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人民团结幸福的华美篇章。

民族文化百花齐放

“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初夏时节,走进泸溪思源学校,孩子们正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练习辰河高腔,一腔一调、一招一式功力初显。

近年来,泸溪县先后确定5所中小学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将传统戏曲、民俗工艺、民族舞蹈、民族体育等民族文化精粹融入教育教学中,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实。常态化推进宣传教育,先后开展了“喜迎建党100周年民族团结杯革命歌曲比赛”“我和我的祖国民族团结杯万人知识竞赛”等大型活动,在沅水风光漫步道打造了千米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长廊……在润物无声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辰河高腔、踏虎凿花、盘瓠传说等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三月三、六月六、中元节、非遗旅游节等一批大型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大放异彩,并成功创建省州级示范单位7个,命名县级示范单位58个。

民族事业蓬勃发展

泸溪县始终把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作为最大的实事,大力实施“四个强县”发展战略,致力“六个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

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民族工业蓬勃发展。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家,以高性能铝基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链初步形成。打造了一批万亩优质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示范村,“沅味泸溪”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成功上线。浦市古镇实现“创4A、申国保”目标,白沙景区坚持“以水兴旅”创建国家4A级景区,马王溪村、新寨坪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为网红打卡地,“沅水明珠·画里泸溪”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深化“同心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成功打造沅江、峒河沿岸同心美丽乡村“江河示范长廊”品牌,建成“同心美丽乡村”31个。推进“万企兴万村”活动,湖南恒裕公司等一大批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成同心富民产业基地、同心车间34个,实现1.8万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2019年以来,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919万元,落实“两民”企业贷款贴息资金175.2万元。达岚镇岩门古堡等4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小章乡纳入省级民族乡村振兴试点,少数民族村寨面貌日新月异。

民族治理创新赋能

近年来,泸溪县坚持以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全县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苗语法庭”用民族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是泸溪创新民族事务治理的生动实践。5年来,审理苗语类案件627件,调解矛盾纠纷900余件。

以平安泸溪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推行城区“一分钟处警”机制。建立健全统战、公安等多部门参与的矛盾协调处理联动机制,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服务管理,在职能部门和社区分别设服务窗口和服务站,积极为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坚持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坚决防范民族分裂活动,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泸溪荣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大力实施教育强县发展战略,近年来,全县累计新增学位10500个,“泸溪教育改革经验”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扎实推进健康泸溪建设,行政村医疗保障实现全面覆盖,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破解。5年来,全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信念更加坚定。

如今,在泸溪广袤的大地上,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结出累累硕果。面向未来,泸溪各族儿女必将协力同心、奋力拼搏,共同谱写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崭新篇章。

--> 2022-05-26 —— 泸溪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纪实 1 1 团结报 c91068.html 1 团结花开幸福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