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5月31日

护得青绿留乡愁

——“国家森林乡村”泸溪县新寨坪村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唐正海 杨 波

初夏时节,大山深处的泸溪县潭溪镇新寨坪村,青山如黛,云雾缥缈,阡陌纵横的田园,粉墙黛瓦的村庄,与碧海苍穹交融,古朴而清幽,淳朴而淡雅,美得自然,美得动人。 这一切得益于村里突出党建引领,围绕生态文明、从产业兴旺、文旅融合等主题精准发力,在深山苗岭描绘出了一幅生态优美、产业兴旺、文旅多彩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护好生态

800年以上树龄500余株、500年以上树龄2000多株、200年以上树龄树10000多株,且大多为国家一级、二级和省重点保护古树名木,这是新寨坪古树群在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中显示的数据。新寨坪古树群落里,有200多种植物,常年栖息着20多种鸟类,是我州仅存的古木集中、资源品种多且保存完好得古树群落。

新寨坪村党支部以打造“绿色农业示范点、康养休闲度假区、洁净秀美文明村”为目标,围绕古树群落做文章,坚持高标准护好护优生态。先后整合涉农、乡村振兴项目资金500多万元推进“诗画栖居”建设,绿化通村公路5公里,修建森林防火带7.5公里,铺设林间石板路6.5公里,修缮山塘水库10座,修建观景亭4座,安装太阳能路灯200余盏,绿化房前屋后84户1.2万平方米,全村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超过了90%。同时,按照“日巡逻、日清理、日清零”要求,聘用40名保洁员、护林员常态化实施民宿景区保洁、生活垃圾清理、巡山护林。发动党员带头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300余份,年清运垃圾360车次,完成户厕改造130座,生态和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乡村”“湖南省同心美丽乡村”。

走进新寨坪村,梯田如画,鸟语花香,村庄古朴雅致,恬静淡雅的田园气息让人情不自禁想起陶渊明的《归田园居》。

建强产业

“支部带领、党员带头、合作社实施、村民参与,众人划桨开大船,乡村才能振兴,群众才能富裕。”老支书杨正义手指80亩集体黄桃园如是说。作为一名党员,杨正义退休不褪色,主动扛起黄桃种植培管任务,继续为村里的发展出力。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村里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农户+基地”的模式领办合作社,夯实“村企联建、村社共建”,成立了经济联合社1家、专业合作社3家、劳务公司1家。激活“产业党小组+党员示范户+普通农户”产业党建模式,以“互助五兴”为抓手进一步推动生产互助,党的工作贯穿“建、育、管、销”产业发展全链条。

近年来,新寨坪村因地制宜发展建成黄桃示范产业园80亩、稻花鱼100亩、迷迭香150亩、杜仲示范带2000亩、高标准规划建设农田200亩,种植油茶600亩、辣椒220亩、玉米280亩、烤烟60亩,发展林下养殖鸡鸭12000羽、铁骨猪300多头、牛羊600多头。同时,合作社、公司通过免费发放种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统一保底收购、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股份分红等方式,进一步建立完善与村民的利益联结,带动15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年均增收800多元。2021年,新寨坪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山村”。

做活文旅

新寨坪村民族文化独特,拥有湘西木雕、苗族数纱、舞狮舞龙、苗族山歌、苗族武术和雀儿字等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村现存传统木屋120多栋,主体全部为榫卯结构,屋顶青瓦覆盖,门窗雕花精致,尽显古朴之美。村支两委对接市场紧跟需求,以民宿项目为“龙头”,以传统民族文化为纽带,巧做文旅融合文章,兴乡村旅游产业强村富民。

依托优势资源融入人文自然生态布局,打造苗家木屋客栈、老屋场古树群、生态康养、休闲垂钓、非遗产品展示销售与体验、宗教庙会活动、观景台、烤全羊、篝火晚会等游乐项目。目前,村里已建成游客接待中心、景观画廊、非遗工艺作坊、中心娱乐场所、7套精品特色民宿、15间精致客房、1套接待中心、1套公共餐厅、改造民居13栋。新寨坪村也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国家3A级景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等多项“国字号”荣誉。

2018年,中石化集团投资1400万元打造出了融合自然景色、人文历史、民族特色的百美村宿“栖迟谷”乡村旅游公益项目,新寨坪村集体参与股份合作,每年固定分红30万元。

如今的新寨坪,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党建团建、休闲度假、亲子游、露营登山等户外活动游客络绎不绝,“栖迟谷”民宿每逢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年接待游客量10万人次,旅游收入过100万元,文旅融合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2022-05-31 ——“国家森林乡村”泸溪县新寨坪村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1 1 团结报 c91459.html 1 护得青绿留乡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