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6月02日

科技“赋能” 田园“风光”

廖胜冲

5月24日,艳阳高照,田畴载绿。在吉首市马颈坳镇雅沙村300多亩的“白云贡米”基地里,两台插秧机正发出“隆隆”声响,不到半小时,30亩稻田全部栽插完毕。一幅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

“机器插秧的速度真是太快了,有这几台‘大家伙’帮忙,我们村100亩抛荒地又可以变成良田了。”看着横成行竖成列已栽插完成的青青秧苗,雅沙村村支书李津侣高兴得合不拢嘴。

雅沙村现有稻田面积1480多亩,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一些耕种条件薄弱的耕地渐渐抛荒,造成了耕地浪费。据统计,村里无人耕种的抛荒耕地有近百亩。

如何对撂荒地进行复耕复垦,防止因劳动力问题造成耕地浪费,成了李津侣每天必须思考的问题。这时,吉首市农业农村部门为他带来了好消息,将协调农机部门对全市有条件的撂荒地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复垦复种。

今年来,吉首市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对全市139个行政村撂荒地分类施策、综合治理,全面遏制耕地抛荒发展态势,采取动员农户复耕复垦、委托亲友代耕代种、大户流转复耕、合作社代耕代种的办法,使撂荒地整治落到实处。同时,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协调农机部门对全市撂荒地进行根本性整治。

“我是丹青镇大兴村的种植大户,今年流转种植了300多亩水稻,其中200多亩都是抛荒地复垦,复垦地施肥技术相当关键,直接影响年底的收成,我要好好学,把这种施肥技术带回去。”水稻种植大户张宝平听说市里的耕地抛荒治理现场会在雅沙村召开,便早早来到雅沙村观摩学习。

“这种施肥方法是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吉首市实施化肥减量增效使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播栽施肥一步到位,改变了粗放撒肥的种植模式,可进一步实现水稻高产高效。”市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陈道云说,肥料由人工撒施转变为机械深施,改变人工撒施不均匀的施肥方式,能更精准、均匀施肥。水稻生长期可以不追肥或穗肥看苗追肥,能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时,肥料改深施在稻根旁边,方便水稻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可以大幅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要向全市推广,种植大户、相关专业合作社要起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吉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世建说,要推广新型施肥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运用新型技术促进全市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2万亩,在耕地抛荒治理上完成创办5个市级200亩示范带、11个乡级100亩示范片、139个村级50亩示范点,截至目前已治理抛荒耕地3670亩,完成任务数的98.6%。全市抛荒地治理中,我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今年完成10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杨世建说,当前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不足是关键,还得依靠农业机械化,而山区的撂荒地很大一部分是零散、狭窄的陡坡梯田,不方便机械耕种;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使田间道路通了、地平了,撂荒地也会得到全面整治复垦,让抛荒地切实变成良田。

“农业+科技”的深度契合,昭示着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大幕在吉首已然开启,田间地头回荡的“隆隆”声响正鼓舞着农民奋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迈进。

--> 2022-06-02 1 1 团结报 c91592.html 1 科技“赋能” 田园“风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