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6月08日

深入实施“四子”工程 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纪实

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彭越,特级教师、正高级讲师、州首批武陵人才。

国家级职教专家、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所所长刘显泽在学校培训。

师徒结对留影。

教师编写的湖南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组织骨干教师赴长沙财经学校考察学习留影。

金 枫 安 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狠抓师德师风和教师专业成长,深入实施“四子”工程,努力提升教师素质,以优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助推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2017年学校入围省卓越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2019年被评为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10强学校和学生管理10强学校,成为全省390多所中职学校中荣获“双10强”殊誉仅有的3所学校之一;2021年学校又被省教育厅遴选为全省重点建设的14个楚怡中职改扩建项目学校。

结对子,细化青蓝结对成长方案

学校青年教师约占全校教师的三分之二,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多年来一直坚持实施青蓝结对工程。为了将青蓝工程进一步做细做实,取得实效,学校着力于青蓝工程目标与评价体系的细化,制定青蓝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工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师傅和徒弟的职责以及学校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师徒签定协议,以3年为一个周期,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合格的导师给予一定的津贴。学校还根据考核结果,每年择优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和徒弟,并对获奖师徒进行表彰奖励,对指导青年教师成绩突出的导师给予重奖,同时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时优先给予考虑。多年来学校先后为近200名青年教师配备师傅,促使其尽快成长为合格教师,乃至优秀的骨干教师。

师带徒,不仅是指导业务,更重要的是从理想信念上引领其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如学校毕业留校任教的高尚、刘贞、王晓艳、彭艳、左群、向双、王召7位老师,先后在一位位师傅的言传身教、悉心指导下茁壮成长,业务水平和能力快速进步,不仅成为合格的中职教师,而且还逐步成长为学校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行业标兵,成为学校广大教师学习的旗帜。7人获评黄炎培职业教育全国优秀教师和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高级讲师3人,讲师4人,州师德标兵、青年岗位能手1人,市优秀教导主任1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3人;指导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创业创效创新大赛、黄炎培职业教育创业规划大赛、中职文明风采大赛等获省以上奖励18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有效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研能力提升。近年来,学校参加省中职学校文化课普测、专业课抽测,成绩均名列省州前列。2021年由岳雄福、向迎春、龙庆、黄光辉、徐文平、黄蜜蜜分别主持建设的《学前教育学》《声乐》《语文拓展模块》《餐饮服务与管理》《illustrator项目案例教程》《职业道德与法律》六门课程被认定为省中职精品课程;由青年教师金枫、唐梓原、张丽、安世芳、彭荀分别主持建设的《语文职业模块》《模拟导游》《哲学与人生》《数学基础模块》《幼儿发展心理学》五门课程被评为省中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由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中职专业课、公共基础课、思政课等7个教师团队共23人参加省中职教学能力竞赛,4人获一等奖,11人获二等奖,8人获三等奖;学校顺利通过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复核,成为全省首批通过复核的11所中职学校之一。

搭台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才能

为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学校制定了《骨干教师认定标准》《专业和学科带头人选拔标准》《教学名师选拔标准》等规章制度,并利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契机,主动为骨干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鼓励骨干教师在完成常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加学校的重要建设活动,服务于学校的建设发展和学生成长。

2013年学校入围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2017年入围湖南省卓越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根据重点建设任务,先后精心挑选了近百名骨干教师,分别成立了“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四个重点建设专业,“土家族苗族服饰研发与生产性实训基地”“湘西民族旅游产品研发中心”两个特色项目,以及“特色专业群”“教师队伍”“治理能力”三个重点建设项目共9个子项目建设工作组,引领学校的国家示范校和省卓越校建设工作,带领师生全员参与国家示范校和省卓越校建设相关活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学校先后15次聘请国家和省级专家来校对项目建设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先后组织骨干教师赴省内外知名的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和省卓越校考察、学习、取经320多人次,推选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相关培训学习150多人次,召开相关建设研讨会议35个,出席会议人员达1300多人次。经过专家经常性的指导,多次外出参观、考察、培训、深造,以及视野的拓宽和深入学习研讨的淬炼,大批骨干教师的才能得到迅速提升,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发挥,切实带动了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提升教师执教水平,学校每期组织开展教学比武和骨干教师公开课活动。骨干教师在上公开课前组织相关有经验的教师共同集体备课,落实集体备课智慧;课后和青年教师一起改进教学设计,为青年教师上好跟进课和推广课作示范引领。每一名骨干教师就是一名先锋,每一名骨干教师就是一面旗帜,骨干教师甘做“红烛”,照亮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目前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省芙蓉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州武陵人才各1人,大师名师工作室3个,正高级教师3人,州职教名师8人,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25名,骨干教师73名。校长彭越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讲师、州首批“武陵人才”;教师朱丽芳被评为省优秀教师、“芙蓉教学名师”、正高级讲师;黄光辉被评为正高级讲师、州“优秀教师”“职教名师”。

压担子,加速青年教师个人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的主体,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重担之下必然拔节生长,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在安排班主任工作时,精心挑选品德优良、上进心强、富有活力的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历练其管理能力,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从事教书育人工作。近五年来,青年教师石荣华、陈文晖、彭洁、张靖被委以班主任工作,他们以教室为阵地,以实践为手段,深入细致开展思品教育,主动关心爱护学生,严格管理班集体,狠抓班风学风建设,做学生专业和人生的引路人,取得突出成效,所带学前教育133班、143班、169班和计算机35班先后被评为省中职先进班集体;2019年、2021年青年班主任龚天益、秦方分别率领所带学前教育176班、182班代表学校参加全省中职成建制班合唱比赛勇夺一等奖;青年教师向迎春、龙庆、罗茜、杨珍在省中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二、三等奖;杨春梅、吕清、彭慧敏等58名青年教师荣获省、州、市、校优秀班主任荣誉表彰;学校5篇德育工作案例在省中职德育工作案例评比中获奖,其中《加强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获一等奖,《让每一位学生尚爱尚美》《“乐满冬至”活动育人》获二等奖。

学校在组建专业群、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教材开发、教育改革科研等重点项目建设团队时,特别注重遴选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其中,并作为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承担攻坚克难的重要任务。他们在项目专家和带头人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攻坚,专业水平和能力迅速提升,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力军。2019年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入围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是当年全省中职仅入围的两个项目之一;2020年学校思政教学团队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立项重点建设的中职专业教学团队。近五年来,学校在省级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先后有7项成果获奖:其中,2020年《民族文化融入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获省民族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融入民族文化的中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获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二等奖;2017年《基于土家族苗族独特技艺传承创新的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园校一体、城乡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二等奖;先后有3项省级、6项州级课题结题,7项省级、12项州级课题在研;56人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学校在领导干部选拔配备过程中,遵循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可持续发展原则,大胆启用潜质良好的青年教师,并让其在教育、教学、教研等重点建设项目中反复历练,使他们成为学校建设发展中懂业务、精管理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先后有彭洋、岳雄福、龙铁柱、侯铭强4人走上校级领导岗位,彭艳、覃顺、张夫恒等13人先后成长为学校的中层领导,挑起了学校工作的大梁。特别是岳雄福只经过六、七年的时间,通过国家示范校、省卓越校、省重点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省优秀教学团队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历练,在35岁左右的年纪就完成了由一名普通专业教师到教科室副主任、高级讲师、州职教名师、校长助理(全面主持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工作)的角色转换,成为青年教师快速进步成长的典范。

铺路子,助力广大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让每一名教师都能雁行千里排成行,团结协作齐飞翔。为此,学校积极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铺好路,修好桥。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以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为核心,先后出台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标准》《“双师型”教师评选与认定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实施“专业群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梯队建设计划,“校内专任、企业兼职”的实践能力培养建设计划,“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学校搭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平台,校外引进、聘请名师收徒上课两手抓,积极发挥专业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紧紧围绕“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积极开展中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努力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素质,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五年来,学校在专家指导和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下,先后组织开发专业核心课程24门,建设网络课程19门;修订完善专业课程标准31个,建成11门精品课程及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参与开发国家共建共享计划课程19门,建成共享主题素材库23个,制作优质课件112个;开发专业教材19本,公开出版发行7本,其中向家富老师主编的省中职规划教材《美术》不仅由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而且还在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教材,并被推荐参加全国中职优秀教材评选。

学校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依托信息技术深入开展“课堂革命”,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构建突出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加强技能训练,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以目标任务为导向,推广翻转课堂,深入推行项目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主题教学等,打造优质课堂,使教学效果和满意率大幅提高。近五年学校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竞赛、微课竞赛中共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4项:其中2017年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安世芳获一等奖;2019年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比赛陈云霞、陈永红、石艳获课堂赛项一等奖;2021年省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教学能力比赛刘慧、谭瑶、吴瑶、陈云霞获一等奖,省第二届微课大赛高莹、彭洁获职业教育组个人赛一等奖。

学校大力实施“专家进学校,教师下企业”工程,通过专家领衔、师徒结对、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校本培训,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州培训,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行业企业骨干能工巧匠进校任教等活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近五年来,学校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州各级培训953人次,开展校本培训3128人次,新增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14人,先后有75人由初级晋升中级职称,32人由中级晋升高级职称,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创业创效大赛等获优秀指导教师奖85人次,因教育教学业绩突出受到各级奖励或授予荣誉称号达121人次。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达85%,兼职教师达30%,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达100%,高级职称教师达32.9%。

广大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学校除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省教育厅、财政厅、人社厅等部门对国家示范校、省卓越校的评估验收外,还先后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示范专业点”“中职文明风采竞赛卓越组织奖”“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创效大赛特等奖、一等奖”“黄炎培职业教育创业规划大赛一等奖”,州“文明校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学校”“禁毒教育宣传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湖南教育》《科教新报》《团结报》等主流媒体杂志先后以《为湘西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新样态》《让民族贫困地区学生人生出彩》《卓尔不凡竞风流》《打造职业教育高地》等为题,共13次长篇报道学校的办学经验及取得的成绩。

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新要求,学校将乘搬迁新校东风,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和职业教育的指示精神,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努力开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谱写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篇章,助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迈上新台阶,将学校打造成为省内楚怡中职品牌学校,为绿色、文化、开放、健康、平安“五个湘西”建设,为吉首市打造武陵山区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州域南部核心经济区,加快建设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版图片由 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 提供

--> 2022-06-08 ——吉首市民族幼儿师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纪实 1 1 团结报 c92001.html 1 深入实施“四子”工程 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