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6月14日

可贵可敬的民族精神

—— 读王树增的《朝鲜战争》

张大军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每当读到这句话,我都会想起《朝鲜战争》这本书中所描述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这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由王树增所著,全面回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新中国刚成立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之时,面对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毅然入朝作战,与美帝国主义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这一历史。

该书详细阐述了这场战争的起因、背景,着重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重点解析对战争胜败起决定因素的不仅仅是武器优劣、力量悬殊,关键在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以及无所畏惧的可爱的人们。

作者力图让我们在《朝鲜战争》中更多地感受祖国、民族、理想、信念、精神、意志等,与那些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前辈们相知相识,重温每一个英雄、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需要宁死不屈的精神。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当时中国一个军的火炮数量仅仅是美军一个师的一半;中国军人用的是“小米加步枪”、旧式火炮,而且“小米”严重不足,美国军队已经用上了新式的卡宾枪,飞机、大炮,还有生化武器;中国军队还没有正规的空军,防空力量薄弱,美国联军占有绝对的制空优势。不光如此,根据资料显示,当时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总值远远不及美国工农业生产总值,新中国百废待兴,而美国是当时最发达的国家,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双方实力悬殊。

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却不信这个邪,他们笑到了最后。究其原因,当时整个中华民族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抱着必胜的信念,以弱者的姿态迎击强大对手。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和舍生忘死的精神,赢得了胜利。

战争的过程是异常惨烈的。在长津湖战役中,包围美军陆战一师的“口袋”已经设好,在“口袋”底部的军队要抵住美军的冲击,但当时正遇上百年一遇大雪,天寒地冻,缺乏御寒物资,不少战士活活冻死在冰天雪地里,再也没能起来。但是可敬的是,直到被发现,他们的身体还保持着射击的姿态。

最惨烈的战役莫过于上甘岭。美军用占有绝对优势的飞机大炮,向志愿军阵地倾泻炮火。志愿军战士死守不退,上演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四连一位叫欧阳代炎的副排长,双腿被炸断后,毅然滚入敌军中,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一处碉堡易守难攻,大家一筹莫展,苗族战士龙世昌主动请缨,带着爆破筒冲了上去,左腿齐膝被炸断,但他仍顽强地向碉堡爬去,将爆破筒从射击孔中插进去,用胸脯死死顶住爆破筒,最终他与碉堡一起消失在火光中,八连乘势收复9号阵地……

每每读到这些文字,总能使我泪目。眼看着一个个英雄,在武器、装备远胜于自己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敌人钢筋铁甲般的武器作斗争。邱少云、黄继光、毛岸英……一个个英雄倒下去,又有一个个英雄站起来,他们前赴后继,无所畏惧,筑起了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钢铁长城,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宁的生活。

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的意义非凡。毛泽东主席曾经这样评论抗美援朝战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发展。

--> 2022-06-14 —— 读王树增的《朝鲜战争》 1 1 团结报 c92318.html 1 可贵可敬的民族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