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程维
上世纪80年代,我出生于龙山县召市镇万家棚村的一个普通工班里,我的父母、爷爷、外公以及舅舅都是龙山县公路管理局下的道路养护工勤人员,算是生在养路工人世家了。那个年代条件差,公路养护工作全靠人力。我的长辈们负责龙山县 X016线万家棚村前后十多公里的道路养护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做着体力活,“车过一身灰,出汗一身泥”,工作很不容易。
稍微长大点,父母在节假日便把我和弟弟带在身边去上班,耳濡目染下,我对这一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尝试着帮他们分担,从简单的杂活干起。我以为自己应该行,可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活计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道路养护是非常辛苦的力气活,第二天早上浑身酸痛……除此之外,就算简单的挖、运和撒铺,也都颇有门道。好在熟能生巧,我从一开始的总被说教,从开始的浑身酸痛,到后来慢慢适应,一个个坑坑洼洼杂草丛生的问题被我一一解决。每每此时,回过头看着车辆和行人行走在平坦的道路上,我就成就感十足。至今,我对那段成长经历仍充满感激,是父母长辈们对公路管养事业的热爱,培育了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也是从那时起,我梦想着长大后做他们的接班人,养护公路,为老百姓服务。
进入新世纪,国家建设飞速发展,道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材料、新工艺、新机械被不断运用,道路硬化提质,而道路养护已经不再是老式的人力养护方式,养护效率大大提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知识也逐渐丰富,逐渐了解到公路行业有建设、养护和管理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工作需要人做,而文化是最重要的基础。于是我高考有了目标,并如愿进入交通土建专业院校学习深造。在那里,我进一步接触新事物,并注重实践积累,从实习开始,我就在一些项目上辗转。七年间,我学以致用,做过高速测量、市政管理、资料员,辗转到过湖南的衡阳、湘潭,深圳,以及浙江。在外漂泊久了,心中回家的愿望愈发强烈,因为我的根在湖南最西北的那个偏远县啊!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2015年我通过公开招考成功进入龙山县公路管理局,与父母亲人成了同事。在这里,我又收获了爱情,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而且妻子也是一个公路人的后代,一路走来,我不得不感叹这稳稳妥妥的公路缘。
如今,我的公路长辈们已老去,但其谆谆教诲言犹在耳。他们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对公路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从长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决心把公路人的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