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 华
6月正午的阳光,也没有人们去飞水谷打卡的激情炙热。
背背篓的苗家阿妹,仗剑走天涯的汉服阿哥,还有唐朝贵妇、青衣姑娘、活力少女,这个夏天的飞水谷里,热闹得像一场传统服装游园会。
飞水谷,在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从凤凰县城出发,驾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可到达。
进山谷,择最近的小道下行,路过落花洞、落花泉、落花坪,最后来到落花溪边。刚下过雨,河水稍有些浑浊,片石堡坎上有棵桃树,绿叶间点缀着几个微红的小桃子。落花溪,桃花落满溪,如果春天到来,微风吹落桃花,落入溪水,应该是一幅绝美图景。
沿落花溪下行,过飞水谷酒坊,只见修竹滴翠,林荫蔽日,溪水或清澈静谧,或婉转潺潺,或磅礴奔涌成瀑布。瀑布有宽有窄,有高有矮,或飞珠溅玉,或风拂流纱,加上廊桥横卧,可谓一步一景,移步易景,颇有一种江南园林的精致、小巧、幽静之感。
飞水谷还有一处仙作坊。
仙作坊是水碾房,现存五座,临溪高低错落排列。据说,碾房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时期曾有十数座之多,是历朝驻军的粮食加工基地。
飞水谷往西不远,就有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拉毫古营盘等,可见此地不仅曾是部队驻扎要塞,而且土地平坦肥沃,是出产粮食的好地方。飞水谷位于地质断层地带,跌宕成瀑布深潭,水势充足,而且坡陡林密,极为隐蔽,也是建设水利工程设施的绝佳之地。
如今,碾坊已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水碾早已经不再使用,但基本部件保存完好,碾房内还摆放着扁桶等苗家生活常用物件,还原了苗族人民传统生活场景。
恍惚间,一个背着背篓的苗族少女走了过来,问她从哪里来,她说从飞天瀑来,还说那里风景很好。
前行,过舍身崖,便可见飞天瀑。至舍身崖,才知为何名为飞天瀑。
舍身崖前,大地突然跌落百米,溪水失去河床依托,只得纵身跃下,宛如飞天。
在景区里,舍身崖、飞天瀑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是个与爱情相关的故事。
相传,一位苗族男青年爱上落花洞女,落花洞女在瀑布上驾祥云羽化成仙后,男青年在此跳崖舍身,追随而去。于是,崖名舍身崖,瀑名飞天瀑。
然而,对于一心只想拍照的游客而言,故事也许没那么重要。他们在景区里走走停停,只为寻找最佳光线、最佳角度,用照片定格最美瞬间,然后在心里编织属于自己的故事,构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飞水谷。
作为与生活劳作相伴的河流,落花溪已经没落;但作为风景的飞水谷,仍有人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寻找美,留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