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名猛 谭必文 特约全媒体记者 向晓玲 通讯员 符永明 姚俊锋
6月1日8时至6月3日(端午节)12时,泸溪县境内持续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过程平均降雨量叠加达299.8毫米!
最大降雨量浦市镇鱼坪站达446.5毫米!
如此规模的降水致使全县大小河流水位迅猛上涨成灾,全县 11个乡镇全线告急!
“洪魔”,在泸溪大地肆虐横行!
灾难面前,泸溪县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在暴雨中、在洪水中、在泥泞里与之抗争,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固防线,谱写了一曲勇战洪魔的壮歌。
号令如山,三级调度共抗灾
“洪水来得太快了,有群众被困,请求救援,请求救援!”6月3日清晨,浦市镇政府值班室传来紧促的电话铃声。“立即救援!”一声令下,泸溪县公安局浦市派出所所长张帆带领民警趟过湍急的洪水,用橡皮艇陆续将长坪村被困的20多名村民安全转移。
“暴雨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受灾程度深。”泸溪县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杨家良介绍,在他职业生涯中,从未遇到像今年一样复杂的汛情灾情,全县11个乡镇全部受灾。截至6月9日统计数据,此次洪灾造成泸溪县约12.1万人受灾,房屋受损3152间,紧急避险转移人口7804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3643人,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1433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85万亩;国、县、乡、村道垮塌、中断956处;70个村断电停网,4万余人通讯不畅,5.2万余人出行困难,5.6万余人饮水困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77157.62万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泸溪的汛情灾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重要指示;州委书记虢正贵等州领导亲自奔赴受灾严重的乡镇现场调度指挥,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多次调度泸溪防汛抗灾工作;联县州领导、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袁新天坐镇泸溪指挥……省州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导,为泸溪应对灾情提供了坚强保障。
面对严重灾情,泸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发了《关于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县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党员冲锋在前。县委书记彭武学三天两夜坐镇县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通宵值班调度指挥。县委副书记、县长谢翔宇深入重灾区,一线指导防汛救灾工作。联乡县级领导第一时间奔赴各分管行业领域、各联点乡镇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泸溪在全州率先启动Ⅳ级、Ⅲ级、Ⅱ级防汛应急响应,6月3日23时,防汛应急响应由Ⅱ级提升Ⅰ级,同时启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Ⅰ级应急响应,科学指挥调度一线防汛抗灾。县应急、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形势,召开防汛会商会10次。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群等方式向基层发布预报预警信息68435条次,发布水情预警4期,确保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达到村、到点、到人。
联乡县级领导、各防指成员单位、乡镇以及山塘水库看守人员、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等24小时蹲点巡守,全面加强对水库山塘、堤坝、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第一时间收集汇总灾情信息并上报。
握指成拳,响鼓重锤。
在省、州、县三级调度指挥下,泸溪县干部群众在抗洪抢险战中越战越勇!
患难与共,众志成城战“洪魔”
6月3日,“洪魔”席卷之处,各种灾情纷沓而来——
白羊溪乡山体滑坡,道路中断,电力通讯中断,政府所在地周边大面积被淹!
兴隆场镇各村严重受灾!
浦市岩门溪水库水位告急!
石榴坪、合水等乡镇一片汪洋……
灾情就是命令。全县5000余名县、乡、村干部迅速集结,州县调集武警官兵、民兵和消防指战员、公安交警部门500余人,第一时间奔赴抗洪抢险现场。他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按照“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原则,全面开展救援。
“我是党员,关键时刻不挺上去,怎么对得起党的培育,对得起群众的信任。”达岚镇溪头村支书杨胜宽说。洪水来袭时,多家房屋积水严重,他顶着洪水赶到村民家中,及时将82岁的老人安全转移。
“伯,莫怕,我们救你出去!”洪水迅速上涨,正在白羊溪乡场上抗洪抢险的消防指战员得知还有老人被困,迅速划着皮划艇赶赴现场,硬是砸开门上的玻璃把老人救了出来。
“雨太大了,你们的房子都靠山,存在安全隐患,得暂时搬到镇上的安置点……”浦市镇马王溪村支书石泽林苦口婆心劝着广皮冲组不愿弃家而走的乡亲。因溪水猛涨、部分山体出现滑坡,组里的通村公路、桥梁,以及一栋房屋被冲毁,隔着两栋房子的老人不愿走,最终,他带着村干部背着老人奔了出来……
“王维祥”“到!”“杨世凤”“到!”6月6日晚,在解放岩乡场上村岩坎村民服务中心,值班干部对照花名册,对转移的群众逐个点名。正是用“点名制”, 每日早、中、晚三次定时清人点数,确保群众安全“一个都不少”。6月1日晚,该乡闻汛而动,通过鸣锣示警和逐户“敲门”,确保群众转移“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同时,在主要路口、重点路段设置警戒线,安排人员驻守,防止群众进入地质灾害点。
抗灾中,泸溪县建立驻村组长包片、村干部包户、网格员包人三级管理机制,实行安置点干部“三班倒”24小时轮班值守制度,实现转移群众生活有人管、困难有人帮、生病有人理,让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让转移安置点充满温情。
洪灾中,泸溪向灾而行的画面还有很多——
面对毁墙而进的洪流,洗溪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全员上阵,背着27名住院病人进行转移;
兴隆场镇永兴场敬老院全院被水浸泡,紧要关头,院长杨秀键率工作人员将院里的围墙凿出一个洞,最终在6月3日8时将23名特困老人全部安全转移。
刘家滩村岩角水库蓄水猛增,排水隧洞出水量极大,反冲坝脚,险情紧急。暴雨中,县水利局、武溪镇组织民兵、党员干部32人冒着生命危险奋战2个多小时填堵口子,保住了下游300多名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白浦公路辛女峰路段塌方双向封闭,为护送泸溪二中335名高三考生如期参加高考,泸溪县决定护送考生绕道能浦大环线。从6月4日10时开始,到20时止,清理大小路障20余处1万多立方米,成功打通送考线路。次日,在县委、县政府的综合调度下,县教体、交通、公安交警、道路运输、湘运、卫健、公路养护等部门通力合作,护送考生途经8个乡镇行程110公里,历经6个多小时,最终顺利抵达指定地点。此外,在另一支爱心护考队的全程护送下,泸溪五中370名高考考生也安全抵达指定地点。在“百里护考”的同时,泸溪县通过细致有效的努力,全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确保了高考的顺利进行。
与抢险同时进行的还有防汛救灾物资的充分保障。县应急、民政等部门迅速调集救灾物资,对受灾群众进行临时救助,确保转移安置群众有饭吃、有住所、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医疗保障。卫健、疾控部门组织医务人员42组650余人,大力开展医疗服务和防疫消杀工作,确保灾后无疫情发生。财政部门全力筹措资金,千方百计确保防汛抗灾资金及时拨付、物资及时到位,在此次抗洪抢险过程中,全县累计投入各类防汛救灾资金2580余万元,为受灾群众及时提供矿泉水2500多件,方便面5500多箱、棉被2500余床,帐篷500余顶,全县受灾群众均得到有效救助,无一流离失所,无一衣食无着落。
全县各部门各司其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防救协同、无缝衔接,一个个共产党员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在洪流中挺起不屈的脊梁,共同筑起了一道永远冲不垮的人民防线。
干群携手,上下一心建家园
6月5日,肆虐的洪魔终于低首退去。但山洪肆虐过的地方遍地狼藉,房屋受损,农田、烟地被毁,公路冲毁、电力断供、通讯中断,目之所及,满目疮痍。
在无情的灾难面前,泸溪人民迅速投入到了自救重建的最前沿,所有县级领导、党员干部、武警、民兵、消防、志愿者和数以万计的当地群众,携手奋战在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一线。
全体党员干部以战时状态,把支部建在堤坝上,把党旗插在险要处,全面排查险情、劝服群众转移、灾后重建等工作,为群众筑起安全屏障。在石榴坪乡、白羊溪乡、合水镇……“党旗红”“党徽红”“志愿红”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深入灾区。
泸溪县电力、通讯、交通、公路等部门积极行动开展灾后处置工作。电力部门派出15支队伍580余人全力抢险电路,全县17条电力主线已全部完成抢修;三大通讯企业派出30支队伍250余人,抢通通讯基站284个,所有乡镇重要站点全部抢通;交通部门每天组织安排160余人开展道路抢通抢修工作,完成道路清障除险755处,除白浦公路辛女峰段(半幅路基垮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暂时封闭外,其他县内主干道路已全部畅通。截至目前,泸溪县所有乡镇均已解决灾后的通水、通电、通路、通网问题,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基本医疗保障。
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寨开展灾后现场技术指导,截至6月9日,全县完成灾后洗苗、扶苗、培管4.41万亩;调运种子3万公斤分发至乡镇,落实复种面积2.32万亩;为受灾群众科学补种改种提供生产资料保障,确保群众不因灾因损发生返贫致贫。卫健部门出动医疗防疫人员3800人次,一方面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另一方面对灾区开展全面环境消杀工作。住建部门对农村受损房屋开展技术鉴定,水利部门对农村群众饮水进行恢复处理,自然资源部门认真摸排和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生态环境部门深入企业指导清淤和环保设施修复工作,加强隐患点排查和整治,确保复工复产……
洪水无情人有情,大灾面前有大爱。灾后,泸溪县文明办倡议全县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县委统战部、工商联、民政局、红十字会等第一时间发出抗洪救灾、重建家园《倡议书》。县民政局筹集救灾应急生活救助资金350万元,用于各乡镇应对灾情保障;县委统战部、工商联筹措资金物资5万元,用于灾情保障;县总工会、县妇联联合企业、协会携手救灾,为受灾群众送去了温暖。
泸溪县的灾情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6月9日,株洲市14家商会和爱心企业捐赠了近20万元的生活与消杀物资。14日,省委统战部和省国资委联合开展救灾捐助活动,首批6家省属国企、7家民营企业为泸溪县送来了近200万元的消毒液、大米、菜籽油、猪肉等爱心物资……
风雨之中见担当。灾难面前,泸溪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筑起了一道道冲不垮的“钢铁长城”,唱响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手牵手、心连心共同保卫家园、恢复生产生活的英雄赞歌。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泸溪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