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6月26日

新起点再出发, 专家学者话“洞庭”

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 华 田 浩 整理

熊建华 (省文物局考古与保护处处长)

未来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对四方城的研究。第一,通过四方城遗址,研究中国郡县制关系;第二,研究四方城与洞庭郡治的关系;第三,研究四方城周边地名,例如洞庭村等,通过考古资料、文献资料研究地名与洞庭郡之间的关系;第四,围绕四方城打造文旅融合样板,突出楚文化等文化核心和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推动社会发展。

龙京沙 (州文物局原副局长、副研究员、四方城遗址考古领队)

四方城(汉迁陵),四方城呈现内外城格局,内城面积约63070平方米,外城面积约38860平方米,共101930平万米。四方城位置非常特殊,河道在这里呈多个S形,环绕着河岸上的台地。在湘西,这样的台地十分罕见。四方城就位于台地之上,背靠神枯列山,面朝酉水河,还有城壕护卫,是一个十分封闭、易守难攻的城市。

保靖四方城在战国、秦时期建制不明,故才有“洞庭郡”一说。

张涛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总工程师)

四方城遗址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洞庭郡治,秦统一全国后,洞庭郡治迁移至常德。

四方城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有巴、濮等地方文化与楚、秦、汉文化融合的特色,充分体现了武陵山区早期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史实。四方城遗址在酉水中上承里耶古城,下接窑头古城,并连通沅水流域一系列古代城址,是深入认识湘西地区古文化的一把钥匙。

四方城遗址区位优势明显,介于张家界、凤凰、老司城、里耶之间,合理地利用,有助于当地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张兴国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众考古部主任)

我们在四方城成立了公众考古基地,希望开展考古科普和考古价值的阐释,特别是深入研究迁陵县和洞庭郡的历史文化。

具体来说,第一、联合地方政府与文旅、研学企业,打造一个集公众考古研学与科普、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文化产业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标准化的公众考古研学基地。

第二、利用基地现有场地建设考古体验馆,模拟考古发掘探方,向社会公众全方位展示科学考古的理论、方法与实践,阐明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意义。

第三、利用基地现有场地展示四方城遗址及武陵山区多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展示广义洞庭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陶瓷、渔猎等传统产业。

田茂军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保靖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土家族苗族文化保存完好,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的融合历史。

四方城未来发展要注重跨界融合,软硬并进。跨界融合,即历史文化与旅游、乡村振兴的发展,用文化的力量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软硬并进”的“软”,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开发,“硬”即文化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在未来,要推动博物馆的建设,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在保护传承中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 2022-06-26 1 1 团结报 c92987.html 1 新起点再出发, 专家学者话“洞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