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双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稳则天下稳。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温度、厚度、深度、力度和效度的“神经末梢”。治好这“最后一公里”,机制下沉、力量下达、关口前移是关键。保靖县将“诉源、警源、访源”三源共治“党建+1331+N”实体化模式运用在基层治理之上,建立由党建引领、党委领导、部门协同、行业参与、法制保障所构建的一体化基层治理体系,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方式由“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有效确保小矛盾小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一、提站位、强责任,打好基层治理“主动仗”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全国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明确规定,要扎实开展诉源、警源、访源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要有创新、有亮点、有特色。上级有要求,保靖见行动。今年以来,保靖广泛调研,认真思考,深度谋划,探索“诉源、警源、访源”三源共治工作,不断提升该县基层治理的能力,夯实国家治理基础。
(二)认识短板不足,破解机制障碍。乡镇政法委员多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分管事务较多,难以集中精力调解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县法院、县司法局、县公安局、乡镇党委政府都承担着基层信访矛盾纠纷调处的职责,但都是独人摇船,部门合力不够。基层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形势依然严峻,民事案件和矛盾纠纷居高不下,案多人少的问题日益凸显,员额法官年人均177件,两天就要办理1件,案件的办理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紧贴群众需求,凸显为民本色。随着广大群众法治思维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维已基本形成,但维权程序复杂、成本高昂。开展“三源共治”工作,把“一站式”多元预防和化解信访矛盾纠纷综合机制下沉到基层,实施在一线,确保基层群众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就能得到依规依法“一站式”解决,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切实减轻了基层群众负担。
二、建机制、聚合力,画好矛盾调处“同心圆”
“三源共治”保靖模式具体为:“党建+1331+N”即党建引领,政法委主管,法院、司法局、乡镇协管,3个协管单位抽选人员集中办公,派出所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参与。同时在县级层面成立“三源共治”工作领导小组,为“三源共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在县委政法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三源共治”工作统筹、协调和日常管理。在全县12个乡镇设立“三源共治”工作站,负责“三源共治”工作的具体实施。
(一)党建引领赋能。“三源共治”工作站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筑堡垒、建队伍、促共治,通过党建引领、聚力、赋能,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有厚度。同时,依托党员联系群众“五个到户”,做到社情民意一线掌握,矛盾纠纷一线排查,进一步凝聚基层治理力量,织密基层治理网络。
(二)党委领导强基。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在县委的领导下,由县委政法委负责日常牵头管理抓总,做好乡镇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积案化解)的统筹协调、风险研判、指挥调度、决策服务等工作。各参与部门在县委的领导下,服从政法委统一调度,共同做好乡镇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
(三)部门协同聚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多个群体,要确保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切实形成政法委牵头,县法院、司法局和乡镇协管,各行业参与的联动格局。样板乡镇、重点乡镇实行人员驻站集中办公。其它乡镇实行轮值驻站,法院人员实行联席驻站(每周1天),全面推动基层治理形成“一盘棋”。
(四)行业参与提质。行业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有着天然的优势,既贴近人民群众、又熟知行业特征,因而行业参与调解,将更具专业性,有效确保“三源共治”模式集社会性、专业性、法治性于一体,真正让群众口服心服。
(五)法制保障护航。充分发挥法院法官助理、司法调解人员、公安派出所基层民辅警等法治专家知法、懂法、奉法的优势,切实把“三源共治”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有效保障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确保矛盾纠纷调处做到合理、合情、更合法。
三、严监管、固根基,开辟基层善治“新篇章”
(一)巧抓协调配合。各乡镇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务必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主动承担责任,相互密切配合,不推诿、不扯皮、不拖沓,形成开展“三源共治”工作的整体合力。县委政法委要牵头抓总,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的职能和作用。县法院负责把好诉前关,非必要诉案要引导当事人回所属乡镇共治工作站先行调解;县信访局负责把好访前关,凡未有共治工作站化解终结书的信访一律责成所属乡镇接回;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的属地主体责任,严防“甩担看热闹”。相关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协同配合,明确1至2名熟悉专业、懂政策、有群众工作方法、思想素质高的干部报备县“三源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全县“三源共治”工作专业人才,大力推进“三源共治”工作措施落地落实。
(二)强抓队伍建设。提高“三源共治”工作站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确保“三源共治”调解队伍始终做到政治上绝对忠诚、思想上紧紧跟随、情感上深刻认同,行动上坚决捍卫,坚持以上率下,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自觉立标杆、做示范。增强化解矛盾纠纷本领,坚持矛盾纠纷怎么办兵就怎么练,强化法律业务培训和矛盾调处实践历练,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水平。建立健全“三源共治”工作站队伍管理机制,做到职责清楚,任务具体,责任明确,流程规范。不断细化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落实奖惩。
(三)严抓问绩问效。将“三源共治”工作目标任务分解、量化到部门、到村组、到干部职工个人,通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捆绑任务、层层奖罚兑现,实现“三源共治”工作与平安建设考核挂钩,与干部评先评优挂钩,将提升平安建设工作水平的责任传递到每一个基层单位、每一名干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坚持工作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效果不理想不放过,组织成立督导组深入基层对各乡镇的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督导、重点抽查,对工作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重视、推进措施不落实、工作效果差,根据有关规定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
基层社会治理“三源共治”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创新工作模式,没有经验可借鉴,保靖县将边探索边推进、边总结边推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 ,顽强拼搏、迎难而上,奋力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