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6月28日

《边城》随想

作 者:沈从文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田 华

最近,又去了一趟边城,又读了一次《边城》。

初去边城,是在2000年春天。那时,我们还叫她茶峒,我才知道沈从文,还未看过《边城》。

记得那天“细雨下个不止,溪面上一片烟”,我们在老街吃了一碗面。面馆在一个老宅里,经营面馆的似乎也是两位老人,面是肉沫的,汤汁上漂浮着淡黄色的油脂,还点缀着几颗葱花。我还记得那碗面,油脂醇厚,麦香纯正。时至今日,回味起来,依然不忘。我和朋友们各自捧着一碗面,看着老人围着灶台忙碌,看着青石小巷里人来人往,直到屋外的细雨和屋内的汤锅冒出的腾腾热气,融为一片。

一条清溪、一栋老屋、一方天井、一份可以维持生计的生意、一个相伴到老的老伴,这样的日子,或许简单,或许乏味,却生动、自然。

那一次短途旅行回来后,我翻开了《边城》。

那时,只惊叹于平实语言的美,朦胧爱情的忧。如今,再读《边城》,那些简洁的文字,满眼皆是惆怅 。

翠翠的母亲,追寻了爱情,又遭到抛弃,最终生下翠翠,丢了性命。翠翠的爷爷,养大了女儿,又养大了翠翠。翠翠在最美的年纪,也是最懵懂的年纪,第一次遇到了爱情。

在翠翠的爱情里,爷爷主动撮合,大佬、二佬追求,翠翠却是羞怯的、被动的。大佬请人上门求亲,她的心思需要爷爷来猜;见到盼望很久的二佬,故意背过脸去。翠翠听到了旁人议论二佬的婚事,她开始嫉妒,开始“当真仿佛觉得自己是在生一个人的气”,然而“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气”。

后来,翠翠拒绝大佬,大佬负气离开,溺水而亡。二佬心怀愧疚,离家出走,归期未定。爷爷病重撒手而去,只留下翠翠一人。

初遇时的娇嗔,梦里听到歌声的窃喜,选择时犹豫不决,分别时手足无措,幕幕往事,化为泡影,只留下无尽的等待。

沈从文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边城》中处处充满了善。因为善,爷爷“从二十岁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不知把船渡了若干人”,未曾责怪女儿,养大了翠翠;因为善,翠翠遇见了二佬。因为“不巧”,“对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翠翠却迷迷糊糊睡着了,只以为自己做了一个“顶美顶甜”的梦;因为“不巧”,因为阴差阳错,大佬负气出走,不幸遇难;因为“不巧”,老船工才会得知二佬和中寨人结亲的事情,并听见了二佬决定接受碾坊的谎话,在诸多的打击之后,承受不住内心的痛苦,最后病倒并不治而亡……

在沈从文的笔下,这个悲伤的故事,像诗一样流淌,像溪水一样清澈。

记得第一次去边城,我们坐小船去了翠翠岛。细雨朦胧中,艄公撑着船,说新中国成立前,翠翠岛曾是“三不管之地”,发生过很多传奇故事。我趴在船边,看着水草随着水流摆动,不明白为何总有人把混乱当成故事。

大学毕业后,有一年在家和重庆之间频繁穿梭,路途十分波折:清晨,从保靖出发,乘坐汽车到花垣县城,转车到边城,再走到边城对岸的洪安,坐上去秀山的汽车,最后在秀山换火车。一趟赶一趟,一环扣一环,一步错步步错,正如《边城》中的故事。

漫漫人生路,我们会犯错,好在我们不在小说里,好在人生序章由我们自己书写,好在现实的边城会给人希望,比如老街里面馆的夫妻,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却相濡以沫到老。

--> 2022-06-28 1 1 团结报 c93097.html 1 《边城》随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