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7月10日

非遗之光 代代传承

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 浩

60岁的覃丽一出场,立即就被摄影师们的“长枪大炮”团团围住。

7月5日晚,吉首市矮寨镇矮寨小学,湘西州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暨“神秘湘西·非遗之夜”文艺演出现场,覃丽身着一袭苗族盛装出场,大红色的苗族婚服,全身佩戴苗族银饰,每走一步都伴随着悦耳的叮当声。

和覃丽一起出场的,还有50多位土家族、苗族大姐,她们全都穿戴着全套土家族、苗族服饰与佩饰,但覃丽身上的这一套是最惊艳动人的。

覃丽是吉首市老年大学学生,也是走秀的爱好者。她说,她身上这一套服饰是凤凰县一位苗绣传承人的珍藏,表演的节目则是以花垣县石栏镇发展苗绣产业、带领绣娘脱贫致富的非遗扶贫项目“让妈妈回家”为原型,取名《美丽妈妈》。

“节目《古歌·追太阳》源于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古老话’,讲述的是苗族人民开天辟地、长期迁徙的过程,是神话了的苗族史诗。”表演者唐小蕾是永州人,也是吉首大学2020级舞蹈专业学生。她说,这次在开幕式参演的三个节目都与非遗文化有关,为此还专门补习了许多湘西非遗相关知识。从上大学前对湘西文化一无所知,到现在可以脱口而出,唐小蕾说她越来越爱湘西了。

龙文星也是《古歌·追太阳》的表演者,来自湘西旅游学校,是土生土长的凤凰人。今年15岁的他,因为刻苦排练把脸晒得黑黢黢的,小伙伴们都叫他“小黑黑”。“小黑黑”去年刚入学,很快就学会了喷火、舞火把等多种苗族绝技表演。随行的熊成均老师介绍,目前,旅游学校已开设如苗族挑花、苗绣、苗鼓、土家山歌等非遗课程,学生们毕业后还有对口旅游机构提供就业机会。

今年51岁的洪有香也一样为了这场表演尽心尽力。她说:“《苗族迎宾鼓》和《撼山鼓》在现场获得的掌声,就是对自己辛苦和付出最好的奖励。”洪有香从25岁学习苗鼓,如今是吉首阿雅苗鼓队的队长,在苗鼓表演和编排上都经验丰富。“相关申报资料准备得差不多了,等我忙完这阵表演,就去申报苗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洪有香信心满满。

与洪有香一起联动表演苗鼓节目的还有矮寨小学112名学生。今年9岁的龙诗洁是此次苗鼓表演中年龄最小的学生,四年级的她早早地就学会了《苗鼓神韵》和《苗族迎宾鼓》。矮寨小学副校长石丽雅介绍,学校从2013年起开设了苗鼓、舞狮、苗绣、苗歌、唢呐等多种非遗文化课程,每周4个课时教学安排,聘请了非遗项目湘西苗族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腊保等10余位省级、州级非遗传承人来学校现场授课。“如今的矮寨小学,只要鼓搬上来,人人都能表演。”石丽雅自豪满满。

从中小学、职业院校到大学和老年大学,湘西各级校园已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间派”与“学院派”的互动交融,有力促进了湘西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非遗代代相传赋予了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

--> 2022-07-10 1 1 团结报 c93695.html 1 非遗之光 代代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