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杰雄 方 染
在《好好活着》这本书中,胡建文选择了大学校园生活作为小说写作的题材,小说描述了从湘中进入湘楚大学学习的大学生龙杰在进入大学后经历的一系列爱情纠纷和校园生活中悲喜交加的事件,其中夹杂着对爱情与欲望、个体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的刻画。胡建文所书写的并不止于传统校园题材小说那种充斥着荷尔蒙、迷茫困惑和冲突对抗的程式化写作,而是更深一层剖析大学生尤其是农村大学生在由乡村到城市,由学生到成人的过程中,在消费主义浪潮冲击下大学生面临的价值、理想和生存状态危机,以及个人生命的震荡惶惑状态。而这种状态更多地以一种错位的方式表现出来。错位的含义是指失去正常的或应有的状态,而具体到文本中,就是以龙杰、林子、陈乐乐为代表的大学生初入城市和社会时在原有的归属感丧失之后身份、价值和爱情三层秩序的建立过程中的错位。
一、身份、价值、爱情三重错位
首先是身份的错位,主人公龙杰是从湘中考到湘楚大学经历三次复读的农村大学生,他首先面临的就是初入城市,异乡人的身份归属危机。
龙杰的身份错位主要体现在他进入城市后没有选择主动认同城市价值或争取成为一个城里人,而是以对抗和疏离的方式自信地坚守本色的农村人身份。龙杰的自我身份认同,是一个乡下人,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文化地域上的湘中人。比如他身上的侠义精神、尚武气质和文学理想,都是在湘中十几年的文化熏陶之下形成的。
而与此相对的湘楚市,在“梅山伢子”龙杰看来,城市是充满着诱惑、流淌着欲望的未知之地。尤其是龙杰在公交车上和小偷的一场打斗,就暗示了龙杰从家乡湘中带出的那种充满着野性蓬勃生命力的血统与文明光鲜中,混杂着诱惑与黑暗的城市具有强烈的冲突。身份错位给龙杰给带来了孤独,但同时也帮助龙杰以疏离的方式在城市文明中保持定力。
当龙杰和前女友陈乐乐选择在夜晚安静的楚山中结束感情时,他们凝视山下城市的万家灯火,这不仅通过一种城市旁观者的视角来象征他与城市生活的疏离状态:湘楚市之大,却没有真正的一盏灯属于异乡客,这是表层的孤独。同时在与前女友陈乐乐相处过程中,龙杰发现陈乐乐在几年的城市生活中不再是高中时单纯美好的模样。从陈乐乐在大学经历被男友抛弃后找到前男友龙杰的行为中看出,她对龙杰的情感是她在城市中经历情感挫折,因此退而求其次,寻找同乡的一个暂时安稳的可控的情感依靠。她是在本质上背叛了自己农村人身份,在城市中又暂时没有找到依傍对象的漂泊者(在之后她自愿被有钱人包养也证明了这点)。在现实中,大多数农村人都是像陈乐乐一样的无根之人,在生存空间变化之后游离在城市与乡村之外的异乡人,面临着身份错位和价值危机。所以,乡音难改的龙杰,他有着农村身份自信的认同和对故乡精神的坚守,是少数在城市中没有向现代文明投降的人,他注定是孤独的。
除了由于生活环境改变造成的身份错位,在文中突出表现的还有大学生的价值错位。一方面是由于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的活动空间变大,接触到社会上形形色色各类人后,对原有的价值观形成巨大冲击,原本在校园简单环境中建立的对智慧、理想、文学和艺术的纯粹价值追求,被在商业社会泛滥的物质化价值观侵蚀,就如毕红梅和赵本燕在《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异化及其消弭路径》中说的“消费主义思潮将消费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和终极目的,漠视了人的主体性的满足和主体力量的发挥”,造成了大学生将物质消费看作完善主体人格的唯一手段。
例如龙杰和林子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纯粹的青春期的精神和肉体的相互吸引,而林子最后将自己的第一次交付给了能让她喝几千元红酒的老板。这点可以看出在精神和物质强烈失衡的社会,金钱如何彻底践踏年轻人建立在自由人格交往基础下平等的性权利。另一方面,在大学之前的年轻人,尤其是专注于学业的年轻人,处于一种欲望被压抑的状态。初入大学和社会,原有的单纯的价值评价体系(如精神境界、道德水平、学习成绩等)失效,出现一种价值缺位信仰缺失的状态,此时消费主义思想乘虚而入,错位地与大学生空缺的价值评价体系对接。
陈乐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她和龙杰不一样,龙杰的生活从过去到未来是一个上升的过程,从农村到城市,他未来的生活水平和精神生命在进入大学学习和将来的生活工作中会得到更好的提升,并且经过几次复读和恋爱的失落,他对人生的失败会有所预期;而陈乐乐则不同,作为县城中学校长的女儿,她从小就生活在小圈子里,享受着美貌和身份的便利。但是进入大学,有很多家庭条件、外貌条件以及智力情商都高于她的女生,在这种反差中,她曾经享有的便利和特权都消失了,她经历了优越感的消失和生命从特殊到庸常的转变,所以她在失恋和特权消失的预期跌落和挫败后,她从没有想通过正常的途径实现生命价值,而是期待着通过与龙杰和好,将生命回复到她在高中时的美好状态。但是在这层希望落空之后,她又通过成为有钱人的情妇来达到物质上虚荣的满足,而自我毁灭自尊和人格。这种状态就像在悬崖边上起舞,最后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双重人格毁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