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萍
今年2月,距离《团结报》发表我第一篇作品已十个年头,我整理了所有已发表的文章,发现自己在报刊上已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200余篇,其中有80%以上发表在《团结报》。在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喜悦的同时,我也对《团结报》怀有深深的感激。如果没有《团结报》,也许我不会走上写作之路,也不会拥有现在的人生。
2003年8月,我从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教美术。乡下文化活动少,于是我将大部分空闲时间花在了阅读和画画上,也经常将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发在博客上。通过博客认识了常在《团结报》发表文章的作家九妹后,我开始订阅《团结报》,尤其是《一周闲情》《兄弟河》等文学副刊几乎是每期必读。
2011年11月,州教育局开展教育系统通讯员培训,学校原定的参训老师走不开,临时换上了我。培训期间,我有幸聆听了《团结报》编辑杨继东、龙莹等老师关于教育新闻写作的授课,受益匪浅。培训结束回到学校后,我便照着编辑老师所教的写作方法,写了一篇关于学校开展禁毒宣传工作的小稿件,很快刊发在了湘西教育网上。紧接着,我又把学校大力推行改革的工作经验、成效写成稿子,投递到了团结报社。经过编辑大幅修改过后,发表在了《团结报》上。这次上稿,让我信心倍增。
2012年,学校安排我到县教育局办公室跟班学习,同时负责新闻宣传报道。为此,我加倍努力学习,其中最重要的学习教材就是《团结报》。每天一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站浏览《团结报》的电子版,看当天刊发的新闻稿件,学习新闻稿件的写法,总结教育新闻的常见题材,摸索其中的规律。其间,我抽空翻看了几乎所有的《团结报》电子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之后的一年里,我先后在《团结报》发表了新闻稿件10余篇。
刚到县教育局时,我采访了不怕脏不怕累照顾养父的学生小霞,很受感动。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凭着看过那么多、学过那么多《团结报》的勇气和底气,我一口气写成了一篇通讯《苦菜花撑起了一片天》,并在《团结报》发表。在接到要求我采写本县首届免费师范生群体的任务时,说实话,我心里没底。于是我又认真学习了《团结报》上的很多同类型文章,并请教了本县《团结报》通讯员彭建国。之后写成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发表在《团结报》。
这些年,我陆续写了20余篇有关优秀教师和学生的人物通讯稿件,均在《团结报》见报。其中,介绍一位香港老先生资助贫困学生的《漂洋过海来看你》,还获评永顺县新闻奖特等奖。虽然知道其中有鼓励的成分,但也让我找到了久违的成就感。
学写新闻报道之后,我又开始写散文、诗歌,依旧是《团结报》给我提供了发挥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
十年成长,十年感恩。与《团结报》结缘的这十年,我深深地爱上了如剥茧抽丝般理清思路、专心致志推敲文字的写作过程,找到了用文字记录和表达的快乐,也凭借写作的一技之长改变了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使自己从一种懈怠散漫的生活状态,回归到了积极向上、不断成长的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