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晓兰 张 衡 李明潇
“老人家,今天感觉怎么样?”早上8时,州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肿瘤中心主任、血液科主任宋奎带着团队医生走进病房,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查房结束后,宋奎结合每个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团队医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一些疑难杂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一切从零开始
宋奎先后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美国EMORY大学病理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攻读博士、博士后,始终致力于血液肿瘤的靶向治疗研究,在专科疑难罕见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间,他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2014年,为了支援家乡的医疗事业,拥有一身“武功”的宋奎,毅然放弃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了家乡湘西工作。
“当时,州人民医院还没有独立的血液病专科,甚至连一些基本的血液病常规用药都没有,设备不完善、医疗人才缺乏,血液病方面的诊断、治疗水平,至少要落后长沙20年。”想起刚来时的情景,宋奎如是说。
一切从零开始。宋奎临危受命,开始组建血液科及血液病实验室。之后,在宋奎和血液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血液病常规药物用品得到了完善,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诊治技术先后开展起来,并逐步成熟,科室业务水平迅速迈入省内先进行列。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率,使州人民医院摆脱了缺乏血液病专科的困境。
从此,湘西血液病患者再也不用千里迢迢、舟车劳顿去省城看病求医。
夯实人才基石
一个学科的发展壮大,人才培养和储备是根本。
作为血液科的“大家长”,宋奎对科室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更制定了一套符合学科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后备人才培养方案。他常说:“学科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拥有发展的动力,也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
其实,早在血液病科室成立之初,宋奎就根据科室每一位医生的个人特点、特长爱好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有计划地培养科室所有临床医生。他大力推动“老中青”不同年龄阶段的医生合理搭配,推动“博士+硕士+本科”的学历结构的医生科学组合。为培养高层次、紧缺型人才,他大力推进“亚专科”人才培养计划,努力为医生争取出去学习进修的机会。
在宋奎的带领下,血液科的青年才俊们也是奋勇争先,不断在医疗技术、诊疗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不断在省级、国家级大赛中斩获一项又一项殊荣。血液科的诊疗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增强,不仅赢得了患者的高度信任,也博得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勇攀学科新高峰
近五年来,宋奎不断探索学术前沿,提高医疗水平,主要从事新型纳米载体改性化疗药物联合靶向基因用于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研究,成功构建多种纳米载体,在体内外研究中效果理想。
为促进全州血液疾病技术水平高质量发展,他多次到各市县及兄弟单位进行专题讲座和专科会诊工作,成功救治多例危重症患者。他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
作为基层医疗战线的省人大代表,宋奎先后在湖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二次、五次会议上提出了改善湘西州血小板输注现状、改进无偿献血及解决临床用血困难、加强基层医院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等建议,为打造健康湖南贡献力量。
让宋奎欣喜的是,院党委近期研究通过了建立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的议题,期待已久的层流病房建设正式启动。这名血液学专家、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首届湘西好青年,将拥有一流的平台施展才华。
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有责任的诊断治疗、有良心的救死扶伤,这是宋奎对自己的要求。2018年,他当选为“第十三届湖南省人大代表”、进入“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2019年被评为州人民医院“首届名医”;2020年荣获湘西州首批“名医工作室”主持人及“湖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宋奎积极投身于血液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以“血”为媒,与百姓血脉相连。他以实际行动服务基层、服务患者,为我州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