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洪宾
下班回到家,推开门就闻到一股淡然的花香,顺着花香望过去,原来是窗台上的牡丹开了,粉红色的花朵娇艳饱满,花瓣重重叠叠,给人陶醉震撼的美……
从小就跟爷爷一起生活,爷爷是读过私塾的,他时常会把很多古籍里的故事说给我听,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牡丹的。再大一点年纪,跟着家里人去看戏,戏台中央通常会挂一副超大的牡丹图,戏中人物穿的衣服,戴的配饰多以牡丹为主,戏曲的唱词或者是故事情节也以牡丹居多。再大一点上学了,接触到的文章,诗词歌曲还是牡丹居多,于是莫名的对牡丹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怀。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在单位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有一户人家特别的贫苦。男主人是铁路的一名护路工,稍有残疾,女主人个子矮小,有些驼背,孕育着一儿一女两个可爱的孩子。就是这样的一对夫妻,在那个物资匮乏、大家终日忙于生计的年代,他们家的阳台上却偏偏种着一盆牡丹花,还有闲情去弄花养草。
每年春末的时候,站在马路边,就能望见他们家那盆牡丹开得特别的茂盛,花是紫色的,高贵,神秘……花意里透着一股傲气。他们家的那盆牡丹成了全城人眼中的奢侈品,很多人都会远远地站在他们家楼下,只为一睹牡丹的芳容。
我一直很困惑,为什么他们家会有那么一盆牡丹?那应该是小城里唯一的一盆牡丹吧……
夫妻俩的生活以及孩子的生活,并没有因为那盆牡丹而得到改善,他们依然过着很拮据的生活,但夫妻俩从未向人伸手,孩子们也时常露出天真快乐的笑容。
那时我常想,爷爷小时候给我讲的故事里,牡丹仙子也常常出现在贫困人的家庭,她们最爱帮助的就是那些社会底层,最善良最有爱心的人……
大约是在我工作快10年左右,那对夫妻先后离世了。他们的儿子顶职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妹妹靠着哥哥的工资,兄妹俩相依为命。没隔多久,那盆牡丹再也没有出现在小城人的视野之中……
后来,因工作原因从小城调到吉首。因为个人爱好和兴趣的原因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中有作家,有歌唱家,有书法家,有手艺工作者,有民间非遗传承人,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发现牡丹的题材也时常会出现在他们的创作之中。
刘莉老师是湖南湘西凤凰县人,毕业于湖南师大,曾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专攻写意牡丹。刘莉老师为人谦和,每次看她创作,总给人端庄大气、温文尔雅的感受,刘莉常说:“我喜欢牡丹的颜色艳丽、雍容华贵、激越热烈,牡丹象征着繁荣昌盛。每当我画牡丹的时候,总是会感到心情特别舒畅,牡丹就是我的情人,我这一辈子就是为牡丹而生。” 她笔下的牡丹,既鲜活又富有朝气,流露出画家的意境和情怀。
因了这些经历,一直想拥有一棵属于自己的牡丹,今年终于圆了这个梦,或许我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