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卫华
我与瞿绍波结缘于茶,严格来说,应该是他的“老树茶”。
古丈茶业界大咖群星闪耀,以60后和70后居多,甚至还有50后的。他们身上那种持之以恒、不畏艰难、精益求精,“要做世界上最好的茶”的拼搏和创新精神使我折服。而作为80后的瞿绍波,还只属于古丈茶业界的边缘人,毕竟就目前而言,他的业绩和名声远不够响亮,只能暂时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以图“不鸣则已,一鸣则惊人”,有朝一日站上古丈茶业界舞台的中央。
古丈是千年茶乡,是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产茶重点县,蜚声海外。所谓“近山识鸟音,近水识鱼性”,而我是个茶君子,一生只喝古丈茶,因此与古丈茶业界的大咖们还是多少有一些交往的。从他们口中得知,古丈茶业界有一批以80后为生力军的后起新秀,瞿绍波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于是与他有了交集。
记得第一次见到瞿绍波,是在2020年底县委县政府举办的“古丈县首届返乡创新创业路演表彰”活动中,他以“我和我的老树茶”为参赛项目,经过一番同场竞技,夺得专业合作社类中的第一名。于是,我记住了他的名字,便把他纳入了我的朋友圈,并推荐他进入县委组织部人才办管理考核的科技特派员队伍。
和他相识以后,我们时常聚在一起进行交流,也就知道了他为什么如此钟情于老树茶。这还得从瞿绍波的家乡说起。
瞿绍波是高峰镇葫芦坪村旧庄人,那个地方在未认识他之前,我就去过多次。那是个背靠无射山(即今高望界),前临酉水河的地方,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属于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海拔800多米,山林百态交错,合抱之木比比皆是。可那交通极不方便,从县城驱车前往需近两个小时的路程,车马劳顿可见一斑。昔日曾有近百口人的村庄,如今只剩下3个人留守。尽管那里“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风景美如画卷,可瞿绍波的父母和乡亲们却守着这方水土过了大半辈子的苦日子。
世间爹娘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改变儿女的命运,瞿绍波的父母勒紧裤带盘他读书。他的学校我曾专门探访过,学校位于旧庄的寨口,据说是栋木质结构的平房,只有两间,一间是老师的宿舍兼办公室,一间是教室,而如今已成为一片废墟。小学三年级后,瞿绍波到葫芦坪小学读书,离家十几里的山路,路陡路险且盘旋与森林中,常有野猪、毒蛇等出没,可见其读书之艰辛。瞿绍波聪慧,在艰难的求学中过程中,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他学有成就走入社会后,先后在湖南省畜牧研究所、伊利集团湖南长沙分公司任职。
知识拓展了瞿绍波的人生理念和视野。不管是在湖南农业大学求学期间,还是学成之后在外打工拼搏之时,他始终记得那个生他养他的小村庄,多少次面对繁华都市的流光溢彩,面对都市的红尘丽人,他想回到农村去。他无数次幻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把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感恩家乡,回报家乡。
2012年,他不顾朋友的反对,毅然踏上了回家的路,开始了他的返乡创业之路。返乡创业之路并不是一路顺畅,然而不管身处什么行业,不管在做什么,他的心里都始终惦记着家乡的那片茶树林。他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投身茶产业,保护、开发、传承前辈留下的那份农业文化遗产,让家乡的茶叶产业发扬光大。
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2015年,也就是瞿绍波返乡创业的第三个年头,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强劲势头下,他再次萌生了投身茶产业的念头。经过一番调查和研究,就更加坚定了他的这个决心。2016年3月,他在葫芦坪村公羊坪牵头,成立了古丈县鑫康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茶叶和柑橘的开发。谈到“鑫康”的寓意,瞿绍波说,“鑫”乃欣的同音字,取“欣欣向荣”之意;“康”即康庄大道,“鑫康”意即要带领乡亲们,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走共同富裕之路。由此可见他的家乡情怀和社会担当。
瞿绍波不愧是在高校喝过墨水的人,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他始终坚持以统筹兼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提高茶叶品质,实现无公害化种植,全力为社员和村民提供服务,持续提升自我的竞争能力,实现产业增效、茶农增收的目的。经过几年的用心经营,他的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现有35户村民入社,其中利益联系户25户,社员108人,有标准化茶园581.4亩。其中新开发茶园301.亩,古丈绿茶180亩,野生老树茶园100亩;并建有一个包装车间,注册了“信古茗丈”和“酉水春”两个商标。他还在古丈县城“茶文化一条街”开设了一个品牌自营形店,年销售收入80余万元。
瞿绍波不负旧庄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心系古丈老树茶。他的祖辈曾是茶农,与老树茶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从小就爱在后山的老树茶林里捕兽捉鸟,村里的老人说那些茶树两三百年前就开始种植了,有的则更早。据说上500年树龄的就有好几棵,这些茶树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父老乡亲。因为受海拔、气候等的影响,老树茶的产茶时节和产量根本跟不上现代茶业的发展和要求,再加上交通不便,种茶收入已不能满足一家人的开支。于是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全村已经没人再种茶、采茶了,再炒茶、卖茶了……曾经的这片老树茶林也就渐渐被人们遗忘,淹没在原始次森林里,成了他小时候的“游乐场”。
真正深入了解到老树茶的价值,是他在湖南农业大学学习期间,通过和茶学系专业的老师、同学们的交流,他才惊觉,他们村的父老乡亲遗弃了这么一块货真价实的“宝藏”,当再看到大家把老茶树砍了当柴烧,他的心里充满了无奈和悲伤,这不就是那句俗语“端着金饭碗去讨米”的真实写照吗?他认为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尝试着去改变这种状况,避免发生无可挽回的破坏。于是就有了他的专业合作社的保护传承项目——野生老树茶保护性开发,做好这个项目可以说是他目前最大的目标和梦想。
让“小茶叶”变成“大产业”,“老品牌”焕发“新生机”,瞿绍波有这个自信。项目自2020年启动以来,按相关要求,瞿绍波开始对这片老树茶林进行规范的、自然的科学管护,朝着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跨出了第一步。瞿绍波是个好学不倦的人,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他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品牌理念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得到了省州茶叶专家和古丈前辈茶人的指点和鼓励,用老树茶为原材料,制作绿茶和红茶的工艺得到了改进。与此同时,他对自己的专业合作社今后的发展,如何做好老茶树的保护和开发、创建自己的品牌、市场的营销战略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受到了许多启发,他的“鑫康红”文创品牌得到许多专家的认可。
瞿绍波知道做好老茶树项目任重而道远,合作社也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学习,他曾多次对我说过,在对老茶树林生态复原式自然管护的同时,在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下,重点对老树茶的制作工艺流程进一步进行研究,让传统复兴,形成古丈特有的品牌;此外,他还将探索适宜本土的茶旅结合模式,将旧庄打造成为一个为爱茶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高端的“原生态大本营”,让旧庄人重返旧庄,投身于茶旅产业。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瞿绍波不断超越自我、不忘初心地将他的老树茶做到极致,让“旧庄老树茶”成为古丈茶中的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