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周 勇
乡下教书30年是什么概念?于我的想象中,在蝉声如水的黑夜里备课,这边刚放下碗筷,那头又要准备晚上的巡视和寝室管理。在疾风苦雨的周末,还得约上辍学在家的学生,去四十里外的乡下村庄去劝学……乡下教师的生活图景就是如此。
杨世平当教师的第一个10年,是在四中担任语文老师、教导主任;第二个10年,他的足迹遍布凤凰吉信镇、木里乡、林峰乡三个乡镇,当老师、当校长;第三个10年,杨世平在林峰乡担任校级领导并兼课。
杨世平是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中等身材,皮肤有点黑。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吉信镇的凤凰四中时,还是一个愣头小伙子。杨世平把自己的文学理想,放在点燃孩子们的文学热情上。在四中同时执教40班和41班时,他创建了《山伢子》文学社,当时,参加文学社团的学生有50余人。他还经常开展文学活动,组织学生到乡村做调查;参观沈从文故居;到张家界、凤凰奇梁洞、天下第一大石桥等地观光;组织学生互批作文,刻钢板、办专刊。
在凤凰山江民二中执教时,笔者也曾有这样的想法,无奈只是想法而已,而杨世平却做到了。乡下孩子难有机会学习写作,因为基础不好,而杨老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他用这样的方式,唤起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点亮着他们前行的路。
除了点燃孩子们的文学理想,杨世平还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当时吉信四中30班里,有个叫杨文辉的孩子,平时读书刻苦努力,可上初三时突然得了肺结核,不得不休学一个学期。杨世平了解情况后,坚持每个月带上试卷作业去看学生杨文辉两次。杨文辉自己也很努力,在距离考试的最后两个月,奋起直追,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专。当时,初中生考上中专的人凤毛麟角。对此,杨世平感到很欣慰。他相信,用一颗无私的爱心能浇开孩子求进的花朵。在学生杨文辉身上,杨世平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杨世平的育人理念是先进的,富有前瞻性。当时,30班的学生普遍个子不高,初一时参加学校体育活动次次末名,在任职30班班主任期间,杨世平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并坚持带他们锻练。学校开展田径运动会由学生自愿报名,杨老师就抽午休时间让学生在班集内逐一选拔,再对他们进行训练。到初二时,他的学生个个生龙活虎。到了初三,班上男女篮球队都拿到了全校冠军。
此外,杨世平还把校外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他组织成立了凤凰县吉信体育协会,连续九年,每年春节都组织迎春活动,开展篮球、乒乓球、舞狮、象棋、桌球等文体活动,让学生活动走向了社会,活动一直延续至2002年,每次活动达万人以上,丰富了地方文体气氛,培养了青少年文体兴趣。在这位“闲不住”的老师和学校管理者眼里,学校因为有“活动”才有凝聚力;学校老师有能力创新,班级才有团结向上的氛围。
在凤凰四中执教17年,杨世平担任了12年班主任,做过工会主席、教导主任甚至校长。把一个农村中学建设成“园林式”的自治州农村寄宿制示范学校。
不仅如此,他还是绿色校园的“捍卫者”。走在四中绿树环绕的林荫道间,凉风习习。当年,正是他和其他老师将绿意种在四中的每个角落,才有了今日的校园绿色屏风。
除了任职教师,杨世平当校长无疑也是实干的,他慧眼独具,热爱创新。
调到凤凰林峰乡工作后,他向社会筹资100多万元,修建了中学食堂、厕所及完小教学楼;挖地下井解决学校长期以来的饮水困难,开启了全县打通地下水解决学校饮水困难的先河;争取项目资金修建林峰完小综合楼、食堂、围墙、 校门等以及教师公租房及土洞等5所村小建设和维修项目,全面改善了中学、完小和村小面貌。筹备资金的过程中,要报告要催拨要一遍遍地跑关系,各种辛苦不言而喻,可他愣是坚持了下来,没有放弃。
在凤凰林峰乡工作期间,杨世平还干了一件有意义的“大事”。2013年,在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和武汉威科奇新动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完小创建了 “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将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如此,杨世平还参加了全国海洋教育青岛论坛经验交流,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向全国,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把一个乡村完小打造成“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一个心怀激情的教育工作者,用他的能力开启孩子们的探索之门。凤凰林峰乡多树多山,哪里有海洋呀?但是杨世平却打开了学生的幻想的时光宝盒,让孩子们可以在学校尽情享受蔚蓝色的浪漫之旅。
杨世平还一心一意做教学研究,完成了多个课题。出版教育专著《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艺术谈》。2006年8月,被聘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课题组成员。发表了多篇论文及风俗民情文章。2019年8月,杨世平成立了凤凰县历史文化研究协会并兼任会长,他组织会员们挖掘凤凰县历史文化,搜集了几百万的历史文化资料,并编写《凤凰地名故事》《凤凰杨氏通志》等书籍。
杨世平锐意革新、真诚待人、无私奉献。当笔者问他有没有做过劝学的事情。他不加思考地说,在四中教书期间,一位姓吴的同学没有交齐费用,于是他决定让同学们去他家了解情况。孩子的母亲是卖油炸糕,而父亲腿脚不好。当天晚上,杨世平亲自到学生家去。经过他的劝解,女孩的母亲拿出钱说,大家这么关心我孩子,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毕业。不仅如此,杨世平还经常垫钱去帮助其他学生缴学费。
看着孩子们都陆陆续续返校读书了。杨世平说,希望自己做一个改变乡下孩子命运的教师,让爱与美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