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图湘
“彭老师,给您报告一个好消息,您去年发表的那篇《铁凝听我唱山歌》获2021年湖南报纸系统副刊一等奖,一等奖全省仅8件。”
这条微信,是今年3月31日9时18分《团结报》编辑童光丽发来的。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是她曾编发了我的几十篇文稿,值得信赖。
高兴同时,继生愧疚,我又欠下《团结报》的一份情!
1958年的某一期《团结报》,对于我的人生意义非常。那张报纸的中缝,刊发了我的一首诗,从此,我欠下了《团结报》的情。仅仅四句诗啊,竟催生了一个土家少年的写作梦。
那时候,每一张《团结报》都是我的课本,《团结报》是我可亲可敬的老师。
改革开放以后,我很快成了《团结报》的通讯员,有机会参加了州里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成了县里每年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的常客。
听过《团结报》编辑龙仙花等多名老师的讲课,学习了新闻写作知识,记住了“真短快强活”,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我认准了写作乃是体现自己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
我写新闻通讯稿,写民俗风情,写历史人物……我从副刊“兄弟河”学习写散文,小说,诗歌……逮到什么就写什么。
感谢《团结报》宽容、豁达、迁就,一次次给予我的自信,一次次默默为我助力。
我视《团结报》为知音挚友。看了1989年2月刊登的《请您评报》一文,我立即行动,认真写评报文章,积极提合理化建议。当年10月某日,报社总编室在《团结报》报头右侧刊发群众评报活动小结,点名两次夸我评报,热心可嘉。
不负自己,未来可期。
写作圆了我梦寐以求的进京梦。
1993年9月28日《团结报》刊发我的短文《故乡思远客》,并荣获“全国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散文征文”三等奖。1994年2月,我应邀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出席颁奖会。53岁首次进北京的这份经历,在我的人生笔记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的小小说《胡子》,在1997年11月14日《团结报》副刊“兄弟河”上发表,当年荣获湖南省报纸系统副刊好作品一等奖。
《团结报》肯定了我在新闻报道中的成绩,将我评为1998年度优秀通讯员。
我在写作梦里陶醉,嘲不醒,讽不醒,冷不醒,饿不醒,烧不醒,溺不醒。2008年9月20日,我被吉首大学田茂军教授等誉为“六不先生”。
《团结报》催我写作梦萌芽,《团结报》见证了我写作梦的里程,《团结报》滋润我美梦成真。
感谢《团结报》,六十年来发表了我采写的消息、通讯、民间传说、杂谈、诗、散文等数百件,推出了我组稿的保靖县旅游专版,还刊发了我拍摄的奥运会女子举重冠军杨霞踩高跷的照片。
感谢《团结报》,我有缘结交了一批助我上进的编辑……居家京都曾任《芙蓉》杂志主编的颜家文先生,曾在微信朋友圈里念叨我:“图湘先生80岁左右了,还在勤奋笔耕,不容易啊!当年我做报纸副刊编辑时,喜欢发他的作品,文字总是那么干净、准确,生活气息浓厚,编辑起来顺手。如今他已经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了,长期在一个小县城里,却没有被框住。祝贺!”
感谢《团结报》,让我在小小县城获得了“笔杆子”美名,先后加入了州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当上了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委员,1992年加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997年加入省作家协会,2013年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一事成趣,一念终老。
阅读《团结报》,投稿《团结报》,依然是我不变的兴趣爱好。《团结报》燃起的写作梦,旺盛如初。
《铁凝听我唱山歌》,是年逾八秩的我讲述的一则湘西故事。
湘西故事多,《团结报》平台好。有缘《团结报》,我亦无他求,继续浇筑写作梦,倾情讲好湘西故事,让自己生命的句号在娓娓讲述中划出圆满,留《团结报》之广袤,与子孙耕。
(作者系保靖县文物管理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