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贵祥说,他不是第一次来到湘西,十八洞村却是第一次来。如今的湘西与他印象中的湘西大不一样,时代在飞快发展,湘西也在与时俱进,高速公路、高铁的建成以及湘西机场的修建,在进一步拉近湘西与世界的距离。
为期两天的湘西行,让徐贵祥近距离感受到十八洞村的变化,感受到精准扶贫的伟大成果,感受到山乡巨变。这次的湘西采风,他感触颇深,准备写一部有关于中国乡村巨变的文学作品。
徐贵祥生于1959年,皖西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现就任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文艺创演系主任。当记者请他给湘西的文学青年提几点指导性建议时,他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湘黔地区的文学厚土,诞生了如沈从文这样的文学巨匠。他希望湘西的文学后辈根朝下扎、树往上长,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书写好湘西故事,书写好发展故事,书写好时代故事。
最后,徐贵祥寄语团结报社:抱成一团,结出硕果,为民族团结、为湘西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全媒体记者 万 昕)
徐贵祥,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主要作品有小说《弹道无痕》 《历史的天空》《高地》《马上天下》 《四面八方》《对阵》等。获第6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