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德用
自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凤凰县不断探索有效路径,按照书记、校长“一肩挑”的模式,在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范围内实施了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书记、校长“一肩挑”的有益经验
(一)有效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破解“两张皮”问题。
书记、校长“一肩挑”,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融合管理,做到党建业务两手抓,两手硬。如箭道坪教育集团土桥路校区把党建工作放在名优教师培养工程上,选聘党性好、业务强的党员老师担任校级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芙蓉学校把党建工作放在网络联校结对帮扶和思政教育上,选派优秀党员老师开展送教下乡、送教上门活动,以党建工作带动思政工作,进一步铸牢了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有效落实了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破解“踢皮球”问题。
书记、校长“一肩挑”明确了学校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和行政的工作职责,将书记、校长职责合二为一,强化了“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使党政同体,形成合力,促使学校党组织和行政在履行党建和全面从严治党、校园安全和师德师风、综合改革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职责时,做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三)有效激活了红色引擎和政治领航,破解“疲软散”问题。
坚持书记、校长“一肩挑”强化了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突出了党务工作和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保障了学校党组织坚强有力。各基层学校党支部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抗洪防汛应急、疫情防控等党员志愿服务队。各学校行政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统筹推进校园安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改革和用人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4个学校党支部被评为县级基层党建示范点。
二、实施书记、校长“一肩挑”存在的问题
实施书记、校长“一肩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党管学校全局工作,保证教育教学各项目标的实现,但由于不同学校的文化差异、不同“一把手”的能力水平差异以及各项配套制和考核体系的不够完善,各校贯彻落实《意见》的能力水平和效果也参差不齐,存在的问题短板也较为突出。
(一)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个别学校对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识不到位,对精神实质理解不透彻。在形式上书记、校长确由一人担任,但在管理上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把党建与业务割裂开来;在业务上也习惯当甩手掌拒,只动嘴不动手,工作只有部署,没有研究,任务和责任全部压在班子成员上,导致其他副职和中层干部协调难,任务完成难,责任压力大。
(二)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不够。
个别学校党组织站位不高,党内政治生活空洞,活动开展频次不足,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党员党性意识不强,主动担当不够,遇到困难绕道走,面对工作往后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三)议事决策制度运行不佳。
《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协调运行机制和监督考核体系不够完善,个别学校履行议事决策程序不够规范。议事时,主要领导先定调子,其他人员象征性地发表意见和建议,基本与主题一致,出现“一言堂”现象,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民主集中制水平不高。
(四)学校教代会的作用发挥不足。
部分学校对教代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强,教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虚化”现象。会议随意性大,应讨论的事项没有全部拿来讨论或讨论事项已做出决策,导致教职工对教代会的期望值不大,造成会前轰轰烈烈,会后冷冷清清的现象。
三、实施书记、校长“一肩挑”的有关建议
(一)切实加强学校主要领导队伍和班子队伍建设。
选好配强学校“一把手”和学校领导班子,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选拔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有威信、品德高、业务精、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任校长。并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夯实政治基础,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
(二)切实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坚持政治建设为引领,强化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作用。规范学校党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坚持“党建铸魂”增强宗旨意识、争先意识、奉献意识。通过先锋岗、责任岗、星级评定等方式促进广大党员老师责任上肩,主动提当、敢作敢为,善作善成,从而强化党员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切实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坚持党建工作与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党建工作考核机制,推进各项业务和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全面夯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校园安全责任、疫情防控责任、信访维稳责任,着力发挥好党员教师在防溺水、防性侵、防暴力伤害、防交通意外、防火防触电等学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