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春
儿童散文集《撒落在春天的花瓣》出版以后,得到了花垣民族中学师生们的大力推广。在孩子们强烈要求下,学校组织了一次阅读分享活动。年级组长石丽芳老师邀请我参加,于是,让我和孩子们有了一起分享关于这本书的机会。
花垣民族中学是我的母校,尽管学校已经从原来的文庙坪,搬迁到如今的新校址,修建了新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可学校几十年来形成的育人理念、管理模式以及教育理念依旧。作为当年花垣县的最高学府,其独有的气质,至今依旧能在老师们的言谈举止,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
为了让分享活动能够更为精彩,年级组定的议程提前做足了准备。在同事小蔡的协助下,我们做了一个精美的PPT,便于在活动中展示。
《撒落在春天的花瓣》是我历时两年完成的作品,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当书顺利出版,纷纷送到孩子们的手中时,我却心怀忐忑。不仅仅是担心书籍的内容过于平淡,无法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担心自己的写作的手法不够成熟,不能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甚至担心封面设计缺少艺术氛围,又或者是装帧不够精美……
我把内心的不安告诉了同行的小蔡。小蔡宽解我说,这本书是你精心创作出来的,不管是否受欢迎,或者得到什么样的评价,你都付出了心血和努力。它就像你的第一个孩子一样,不管别人喜不喜欢,你只管倾注全部的爱。
来到校门口,我联系了年级组长。干练的年级组长石丽芳老师手遮烈日,奔跑着从教学楼出来。
此刻,我想起了多年前的民中,像石丽芳这样热情敬业、开朗活泼的老师们,他们为人朴实、待人真诚,把所有与热爱文字的人当做朋友和知己。他们爱生如子,无论孩子是否天资聪慧又听话,或是懵懂调皮捣蛋的;无论是否出身贫寒,或是高官子弟,老师们对其的关爱和帮助都是一样多。作为曾经的民中学子,我体会到得最多的是公平、友爱、和谐、上进……
三年的民中学习生活,我感受到太多来自于老师的爱,那是完全不亚于父母爱子之心的诚挚之爱。老师们无私奉献的崇高师德让人敬佩。
石组长的热情让我倍感亲切,我把手中的遮阳伞朝她移了过去,两个人自然而然并排走在一起。
会议室比我想象得更舒适大气。巨幅屏幕上已经提前呈现出今天课堂的主题。看得出来是做了精心安排和布置的。我刚进会议室不久,一个腼腆的青年男老师微笑着朝我走来,还没打招呼已觉亲切,被他真诚的笑容所打动。这时,年级组长介绍,这是语文老师刘杰,今天活动的主持人。
到了时间,孩子们排队进入会场。一个身穿黑衬衣的女子随后走了进来。见到我热情伸出手来:“刘老师来了,欢迎欢迎。”石组长介绍到,这就是具体筹划这次活动的麻校长。低调、从容、朴实、年轻,是麻校长给我的第一印象。
“刘红春老师在哪里?她在哪里?”一个稚嫩的声音穿过涌动的人群在会场门口响起。我循着声音找过去,只见一个个头不高,浑身散发着一股子机灵劲儿的小男孩,正高举着《撒落在春天的花瓣》这本书大声呼唤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我朝他挥手回应。听到我的声音,他快速穿过人群中来到我面前。我们像两个相识已久、渴望见面的老朋友在人群中找到了彼此,欣喜相逢。小男孩大大方方自我介绍,并且提出下课后,让我在他手上的书中签个名。我为自己的书找到最好的归宿而感到欣慰。能够被接纳、被认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更别说这认同感是来自于眼前的这个孩子。
一下子面对几百双真诚的眼睛,无形的压力向我袭来。稚嫩的眼睛里,有对我接下来讲课内容的期待,有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此时,我只能用真诚、真心来回报他们,用我真实的想法和情感与他们分享这本书。
课上,我讲了阅读对写作的帮助,更多的谈到了书籍对人生的意义。最后,我借用“书籍里有宁静和自由”来结束讲课。虽然现在年纪尚轻的他们还不能完全消化我所说的,但只要记住这句话,在今后的阅读岁月中,他们通过体会、慢慢感悟,就一定能够感受到书籍带来自由和幸福,在幸福中真正享受阅读,并爱上阅读。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小时,我想着孩子们吃饭时间该到了,于是跟年级组长交换意见,看是不是就此结束。正当主持人要宣布活动到此为止的时候,那个一进会场就来找我的小男孩站了起来说,“老师,你说好了给我要签名的。”
“我也要签名。”第二个孩子站起来。
“我也要,我也要。”讲台下当即掀起了一阵小小的躁动。
“会耽误你们吃晚饭的,孩子们。”已经到了食堂开餐的点,担心他们饿着。“要不你们把书都放在这里,先去吃饭,吃好了再来拿,可以吗?”我说。
“不可以,我想看着老师给我签名。”还是那个小男生。
“那就这样吧,为节省时间,需要签字的同学排好队,打开书本,一个接一个上讲台来,让刘老师给你们签名。好不好?”主持老师刘杰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方案。
“好。”稚嫩的声音,从会场的各个角落响起。孩子们迅速从自己的座位上起身,没有拥挤,井然有序地组成整齐的队伍。
队伍从讲台延伸到会议室的最角落,长长的队伍里,每个孩子手上都拿着《撒落在春天的花瓣》,安静地一步一步向讲台移动。
“老师,我叫萌萌,您可以在书里写上我的名字吗?”一个白净羞涩的小女孩把书递给我,并凑近我轻声提出她的小要求。
“老师,我想让您给我画一个笑脸。”
“老师,您给我画一个太阳吧。”
“老师,我好喜欢你的书。《撒落在春天的花瓣》书名真好听,那么富有诗意。”……
孩子们都用细细轻轻的声音跟我耳语。女孩的声音清新灵动,像清晨的鸟鸣,灵动干净,有晨露般湿润的气息;男孩的声音稍显浑厚,像慢慢沉在水底的鹅卵石,不急不缓,轻轻落下,话音落后还在水面荡起一圈圈波纹。
被这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所围绕,我也忘记了劳累和饥饿,耳朵被这些美妙的声音占领,心被他们牵引着。他们领着我重回那个天真无邪、美好纯粹的水晶般透亮的童话世界。看着他们的眼睛,认真地听他们说话,一笔一划写下真诚的寄语,并签上我的名字。
孩子们一个个满心欢喜地离开,剩下的也很耐心地在等待。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已经很久没有遇见如此安静等待的场景。还没签到名的孩子,偶尔翻动着书页,找到喜欢的篇目低头阅读。没有嬉戏和打闹,或是高声喧哗,偌大的会议室安静得像无风的森林。这是民中的老师辛勤培育所形成的素养和文明风气,也是学校多少年一直秉承的内涵与气质。多年以后,这种内涵和气质一直都在,并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这些稚气未脱的中学生,像极了四十年前的自己。今天因为《撒落在春天的花瓣》,我与孩子们相遇,与他们交流、畅谈,又何尝不是与过去的自己相遇。在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就无数次回到了少年时代。那些美好年华里的美好事物,在一次次书写中与成年的我重逢。
眼前手捧书本的孩子,是我看到的少年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