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第一中学2006班 陈 乐 指导老师 罗 燕
远游归来,看着月光朦胧像隔着一层薄雾,心中所想仍是碧波之外,霎时一朵朵烟火似光箭般划破夜空,传出阵阵尖啸,炸出朵朵金花,照亮了这片静谧之地。道道水柱平地拔起,此起彼伏的似阵阵波涛,伴着宋祖英美妙绝伦的歌声舞动,激起阵阵水雾。映着彩光,这水幕中似有苍松挺拔,野鹤起舞,似有渔夫载舟放歌沿江而下,似有官道上车水马龙的景象……定睛久视,仿佛周围水声渐重,水汽渐浓。顿时如入水之鱼,沉溺其中,任由周围气泡纷飞。
气泡渐渐消散,缓和的浮动,一条林里官道却越发清晰,这弯弯曲曲的小道,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长绳,缠绕山腰,越过山冈,爬进一片翠绿中。官道上马项铃荡出清亮细碎的声音,牛项下铜铎沉静庄严的声音。追随商队来到大山深处,穿过林障,豁然开朗,看天边的清白与山岭的翠绿相连浑然天成。这片富有韵味的土地用涟漪般的层层绿意将自己包围,围住了片片稻禾金黄,围拢了户户烟火人家,围起了代代小城清梦……河畔上,田野里,山林间来去着陌生的身影,他们头裹布帕,身着青衣,悉如外人。我想,若是我再靠前点,他们也会“问所从来”。播种与收获赋予了这里的人们辛勤与欢乐,远离世俗给予了这片土地平静与祥和。陶渊明爱的是这“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用为五斗米折腰的日子;而我爱的是这“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的白石般质朴的生活。
周身又升起阵阵气泡,眼前景物如镜花雪月般流转,漫山绿树竞自由,看茶树翠绿了山川,看烟草染黄了河山,看作物收而复长,看新房屋依山而起,沿袭河畔,样式各异,又都趋向高脚。一切都有它的理由,人们邻里相连建起了苗寨,群居互助,孕育出更为独特的习俗。一人家女儿出嫁,母女将别之时,欢喜与悲伤交织,最后竟是抱在一起难忍分别之痛,哭声回荡于吊脚楼里,徜徉在送亲路上,仿佛整座山寨都为之倾倒;过“能央(苗年)”时,为庆祝一年中丰收的季节,打扫堂屋,杀猪宰羊,摆上一桌用一年辛勤换来的美味佳肴款待亲朋。糯米在苗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糯米酒、糍粑,美味的同时也更适合长期储存。
气泡声纷繁杂嚷,山寨如流水般集聚,成就座座小城。忽见小城里,两名少年各自离去,去向层层绿色的涟漪之外,其中一位背上了画板,另一位攥起了毛笔。转头瞥见,山岩上,一位妙龄少女正放声歌唱……他们虽离乡在外,但仍没忘掉大山里家的地方。黄永玉爷爷将对湘西的喜爱附于画笔颜料,将满城山水装进画里;沈从文爷爷则是用尽一生将这风土人情写于书中;宋祖英女士将爱与浓浓乡情藏于歌里……我此时正如年轻时的他们朝气蓬勃,但我不能够将家乡装进画里,写进书去,藏在歌里,我更愿意傍这一方山水,染着一身荷香。
不知在水雾里落了多久,不知看了多少年月。遥想千年,岁月如梭,我仍初心未改。对家乡的古韵的喜爱任时光荏苒也不会被消磨。一座山,隔不了两两相思,静听那涓涓流水,那清风伴着花飞。顷刻间周围气泡尽数破裂,我正身临其中。此时音乐喷泉已然结束,思绪也随着这水幕落下,落进了这万山围子里,落进了古韵苗寨中,落在了小城的梦中……是的,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湘西史无前例地与外界联系。从此古道连上了大路,我们更应携手前行,向美好的未来前进。
(文字类高中及大中专院校组一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