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彭 心 王进科 周艺笛)保靖县始终把矿产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开展砂石土矿专项整治,截至8月底 ,将规划期内的砂石土矿数控制在10个,将全县4个在产矿山全部纳入绿色转型建设内容,有效解决了矿山“用地难”问题,全面服务保障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保靖县原有砂石土矿共31个,在逐矿摸底、分析需求和优化布局的基础上,通过《保靖县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土矿专项规划(2019-2025年)》调控,直接关闭退出矿山18个,限期退出5个;直接保留1个,扩界保留7个,新设2个,最终在规划期内全县砂石土矿数控制在10个。通过专项规划调控引导,保障了县域砂石供需平衡。
该县积极落实矿业发展绿色转型,严格按照“两断三清”原则,将23个关闭矿山处置到位,将关闭矿山生态修复纳入全县“四废”综合整治内容,落实责任主体,按照关闭年限按期完成修复任务。编制《保靖县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2年),将全县4个在产矿山全部纳入建设内容。
为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该县通过采取“净矿”出让措施,由县级财政出资编制勘查实施方案,充分保障地质勘查等相关前期工作资金,同时通过村民自愿有偿交回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措施,有效降低矿山企业前期用地成本,持续壮大矿山所在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