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8月31日

田家峒畔社场开

田祖福(中)和彭祖秀(左一,《土家族哭嫁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与县非遗中心原主任吴善流交流。

田祖福主持一年一度的田家洞社巴日祭祀活动——扫堂。

田祖福领队一年一度的田家洞社巴日祭祀活动——跳社巴巴(摆手舞)。

文/李琳筠 图/古丈县文化局民保中心提供

“田家峒畔社场开,姊妹双双赴会来。一尺云鞋花满口,也装莲步入歌台。”这是清朝人彭勇行,看到田家峒社巴堂进行社巴祭祀活动写下的竹枝词。这个“田家峒”,现在属于古丈县断龙山镇田家洞村。如今,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聚集在村边的一个天坑里面,进行“社巴日”祭社菩萨活动。村民讳忌天坑填不满,谁说他们的圣地社巴堂在天坑里面,保准很不受欢迎。至于是写成“舍巴堂”“舍巴日”,还是“社巴堂”“社巴日”,目前还没形成共识。

2009年,我目睹过那儿的一年一度的社巴日。看到年长的村民,穿着布鞋,每人持着把竹扫,沿路喊着唱着下社巴堂去,汇聚到长满茅草和有陈年包谷茬蔸的坪地。柏木树下有个两米多高的神坛,坛内供着一尊持短刀的神祇。坪地后坎边上,又建有七个小小的,形如缩小若干倍的水泥岩头房子,都点了亮插上香。一个披蓑衣戴斗笠的梯玛,站在小神坛前的阶沿上唱读诵颂,又吹牛角,又扬尘起舞。过后,男女长者们展演彰显村族兴旺和国泰民安的娱神歌舞,特别是在那锣鼓钹组合的器乐声中,村民鱼贯雁行,表演扫堂、唱梯玛神歌、摆手舞、摆手歌、毛古斯、厄巴舞……恍惚感觉那是一群从远古走来的人,在依山而号,涉水踏歌,何等的快乐逍遥,展现着古老的歌舞。

那时,善流兄台任县非遗中心主任,领我们到田家洞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约的另一个村的人不肯去,到别个村调查时,田家洞的人又不肯来。吴老师当小学老师时,不但打过顽劣的学生,还打过几个护短学生的家长,脾气丑得可以,在断龙山周边颇有些人脉,好像不太高兴两个村的不和谐,两村的人知道后,再开展非遗传习保护活动时,关系有所缓和。2009年社巴日活动,团近村寨代表队参与娱神表演,吴老师当面夸赞他们做得好,做得对,传习保护到位,说是这种传统文化才是文化。后来,好像是一次临时性展演,吴老师打电话通知,两个小时左右,田家洞和周边村寨的村民表演队员都赶到指定的表演场地。

田家洞的传统社巴日祭祀活动,每年举办的日期不会更改,得到赞助和支持时,就办得隆重些,特殊原因,田姓村民会自发组织小型的祭祀。所以,传统社巴日活动没有中断过,只是每年举办的规模大小不一。有些赞助的主办方也曾试图左右过活动仪程。于是,举办隆重的年份,在社巴堂外,择地搭台增加文艺演唱会。于是,田家洞的社巴日,就这样不愠不火固执地传承着亘旧,引来无数研究土家族文化方面专家学者前往解读。

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抢救性资料收集,2017年7月,退休了的善流兄台,联系田家洞村大宝自然寨田志信,要对他父亲、《土家族摆手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祖福进行专题采访,禆益田家洞社巴日的传承,以飨保护。田祖福老人是田家洞社巴日的热心组织者,年纪大,辈分高,威望重,多年来一直是社巴日活动的主祭人,曾在《血色湘西》电视剧中饰演过寨主。

那天天气晴朗,田志信和田志孝哥仨在家等我们。八十九岁的田祖福走动困难,躺在床上与我们一一打招呼。老人精神还算可以,说话思路清晰,声音不大,我们都能听得清。

善流兄台靠近床边,俯身告诉他:今天专门来看他老人家。让他讲下他晓得的早期社巴日活动。

田祖福说看到我们很高兴。他说时间过得久了,担心有些记不周全。一同到的向汉光老哥安慰他,让他选晓得的讲,回忆一下年少的时候看到村里怎么搞社巴日的,比如有哪些流程,打些什么乐器。向汉光老师是《湘西土家族民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与田祖福交往颇深,对他一再说不是调查采访,就是熟人来讲阵火坑话闲扯。

田志孝给他老子加垫了个枕头,田祖福稍为沉静一下,眼睛看向门边,门外是一地亮亮的太阳。他介绍,出社跳社巴巴,以前叫咱卡,时间是三天三夜。社巴堂边立的碑上有记载。每年组织出社祭祀,由田家洞田姓八房轮流,哪房接猪脑壳,下次就承头操办。

旧时社巴日(他说成“咱卡”),第一天每家每户出人,到社巴堂打扫卫生,第二天小社,第三天大社,晚上大活动是唱戏。土话“社巴日”,就是“看做社”。外村别处来看社的人再多,也要料理,要留下来吃饭,不能让外人看轻田家洞。来看闹热的人,实在安排不下睡处,就聚在社巴堂上边的马草坪,烧几堆火,边上放些稻草,供人露宿,或打牌或吃酒。

他们把“社菩萨”又叫“咱帕佩”,汉话意就是“老爷爷”。过去祭社菩萨在天坑洞内,很神秘。进洞口,用石灰撒了禁示灰线,不是司职人员,进入社祭堂会晕倒,要喝上面路边岩窠坑里的水才得醒。田祖福说他那时候年纪尚小,没进到过里头。有些情况,他从幸凤坪的田祖秀那儿得到的。田祖秀土话名“老虎卡特巴”。

田祖秀给他讲过,田家洞社巴日祭的社菩萨帕佩,离不开七兄七弟。因为沿海出现倭寇,田家洞的土兵被派去抗倭,经过艰难的鏖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战事结束,田家洞七个武艺高强的金兰兄弟功劳最大,他们不愿做官要回家。有个奸臣向皇帝进谗言,说是七人武艺高强,一旦造反会动摇江山社稷,于是找借口,把他们脑袋砍了,抛尸郊外,外人不敢领尸。田家洞是明洪武三年册封的长官司,田姓世袭。族人硬气,商议派族人赶到那里,扫掉长在尸体上的蛆,接回来热热闹闹安葬和祭供。

最早见到的祭品,样数不多,分量很少,一种是芝麻裹白糖,冷了后切成像柴块块的糖片片,土话称作“卡切塔”;一样是像竹枝叶叶的白糖尖,称着“母捏塔”;一样叫做“热特丝可搓”,就是野胡葱;一样叫做“细枯列可搓”,就是青菜。还有绿豆荞粑,土话称“波耳粑粑”。这些祭品放在一个木盘里,由一个年轻力壮的人端着,走在队伍最前边。

出社时,田家洞田姓八房有固定去社巴堂的路线,以爆竹或火枪为号,端祭品人后边是锣鼓吹打队,外来亲友跟在捏扫把人的后边,一路上扬着扫把唱着喊着下去进社场。扯起喉咙反复攒劲喊三句话:黑色黑色——哦喂(汉语意“都来啊都拢来”),沙切把也了们——哦喂(汉语意“我们都不错吧”),叶拿枯了们——哦喂(汉语意“我们走了”)。

进到社场,跳社巴巴的锣鼓点子是:拌咚、拌咚、拌咚一同拌咚。按村和族为单位,跳扫把舞,玩摆手,扭屁股的咱巴舞。半夜在天坑洞内祭祀,一帮爷们,跟到梯玛赤身脱裤又唱又跳,不让细男小女看,不知道是不是跳毛古斯。1986年参加的人多,买的爆竹多,放起来闹热,从里面吓出几个白狐狸,大家认为不吉利。一合计,把社菩萨老爷请到天坑露天坪场上来了。那年幸福坪的人跳毛古斯,就传下来了。

社巴活动结束,人们散去,几个理事的老人,要烧点香纸,摆上肉酒,梯玛念阵经送神。

田祖福老人讲了大约有个把钟头,考虑他要休息,又聊了些其他内容,便结束调查采访。一会儿,《土家族打溜子》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生文来了,田志信和田志孝哥仨及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在屋檐下表演五人溜子。

劳人草草,寂寞春归,不在县非遗保护中心做事又有两年多了。对于田家洞社巴,我写的不多,对于善流兄台,他的《坡上人》结集出版后,写过一篇千字文。这篇权当兼而有之吧。

--> 2022-08-31 1 1 团结报 c96503.html 1 田家峒畔社场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