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青 向红星
从青春少艾到两鬓染霜,从医19年来,彭校“隐匿”在绿水青山间,以一片赤子之心,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山区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人民健康的“守望者”。
践行公共医疗服务
为了方便当地百姓就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这是彭校在2021年3月调任保靖毛沟镇中心卫生院的院长后,在全体医护人员会上许下的承诺。
彭校用真心真情、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承诺。2021年,毛沟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就医达17760人次,住院人次1893人次。2022年上半年,该院门诊就医人次13066人次,同比增长527 %;住院人次1356人次,同比增长785%。
数据背后,是以彭校为首和该院所有医护人员的艰辛付出。
为老百姓健康服务,彭校以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积极为百姓提供着基本医疗服务。以“人脸识别”作为做基本公卫服务的前提,他带领同事对全辖区重点人群的身份信息、随访以及体检等进行“人脸识别”管理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基本公卫信息数据真实性;还创造性地对百姓健康档案质量实行“三查三对”,即随访时查、门诊时查、体检时查,重点核对身份信息、服务信息和药物信息等,大大提升了基本公卫服务质量。
全心全意守望公共医疗服务,需要更好的医疗环境和条件。在彭校积极争取下,医院添置了120救护车、DR机中心供氧、全自动呼吸机、全自动电解质仪器、全新ABS病床等医疗先进设备。
同时,彭校借助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平台,积极推动县乡两级“双向转诊”。去年,毛沟镇中心卫生院向县人民医院转诊27人次,切实给当地百姓就医创造了更好的医疗条件。
守望山区百姓健康
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凡事以患者为中心。自工作19年来,彭校怀着一颗让人感动的“怜悯之心”,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服务着山区百姓,守望着山区百姓。
2003年7月,毕业后的彭校,毅然决然地回到保靖,在涂乍卫生院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后才下班,如果遇到抢救病人,彻夜未眠也是常事。
“他经常主动掏钱让我们去治病,可那时候的他每个月也只有300来块工资,真正把患者当成了自家的亲人。”曾在涂乍卫生院住过院的村民龙显文说。
2007年,彭校出任比耳镇卫生院院长。
“在比耳镇,哪个都晓得他,就像屋里人一样。屋里人有什么毛病,第一个就想到彭院长,直接打他电话。那时候,我父亲生病,彭院长来我家里打了足足29天针,没有一天耽误。”比耳镇的村民彭斌杰回忆起从前,对彭校竖起了大拇指。
2016年,彭校被调去清水坪镇中心卫生院,担任党支部书记兼院长。在他的努力下,卫生院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他积极输送医务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这些年来,彭校每到一个乡镇卫生院,那里就会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他担当奉献、敢于作为、善于作为,以自己的不凡韧劲,组织引领着一个又一个乡镇卫生院团队破难攻坚、砥砺前行,打造出了全新的乡镇卫生院,用心守护着当地居民的健康。
坚守乡镇医疗岗位
在涂乍卫生院工作期间,彭校趁白天工作之余向同事们请教,晚上则孜孜不倦地啃读医术。从良心做人到踏实做事,他不断进步着,茁壮成长着。彭校深知,选择了医生这个行业,必须不断精湛自己的诊疗技术。参加工作不到一年时间,他基本掌握了区域性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杂症的诊疗技术。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在乡镇卫生事业的征程上,彭校凭借扎实精湛的诊疗技术,工作不到4年的他出任比耳镇卫生院院长。
彭校始终把忠诚于党的卫生事业作为最基本的履职要求,把呵护好人民的身体健康作为第一责任,强化自身学习,锤炼党性修养,大胆实施基层卫生改革,为当地百姓送去了就医的实惠和放心。在推进基层卫生院振兴,促进乡村卫生事业发展中,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佳绩。
作为一介医者,彭校最先想到的是为当地百姓多做实事。“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完善卫生院就医环境,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基层卫生院。看到患者早日康复,百姓的身体健康,是我作为医护人员最大的幸福和追求。”彭校这样说道。
星光不负赶路人。2022年5月,彭校被评为“湘西州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并先后获得2019-2020年度“全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2020-2021年度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等荣誉称号。
守着初心使命,忠诚着党的卫生事业,彭校一如既往地奋进在健康中国新征程的路上,做山区人民的健康“守望者”,履职着一名新时代乡镇医务人员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