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莠
推进湘籍在外人士反哺桑梓,实现湘商总部、产业、资本、人才、科技和公益回归,打造“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升级版,是湖南省政府“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我州发展开放型经济、助推高质量发现的有效抓手。今年,省、州政府均印发了规划期为5年的《推进“湘商回归”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6)》,力争湘商回湘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州县市区湘商回归、返乡创业者每年力争达到当地外出人数的 2%左右。那么,作为湘商资源相对匮乏的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湘西州如何有效推进“湘商回归”呢?关键是要打好“四张牌”。
一是打好“乡情感动”牌,鼓励湘商“常回家看看”。“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据初步统计,湖南省有1200多万在外人员,其中湘西州在外工作、创业人员近40万。他们一头连接着家乡的文化记忆,一头嫁接着外部的优质资源,是一笔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州、县市政府及商务、工商联部门要充分利用全体公民放假的七大节日期间这一众多老乡回乡、时间相对宽松、信息交流集中的难得机会,多频次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集中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座谈会,诚邀老乡“常回家看看”,为归乡人员分享创业成功经验、感受家乡建设成就、献策家乡招商引资而搭建交流对接平台。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门别类、应统尽统的原则,建立湘西籍在外人员数据库,梳理、整合、用活乡情资源。同时,州县市领导要亲自带队“走出去”,看望和考察湖南、湘西州在外异地商协会,宣传“湘商回归”的有关支持政策,让广大湘商成为宣传家乡的“招商员”、链接州外的“联络员”、投资家乡的“潜力股”。比如,通过打好“乡情感动”牌,我州仅今年上半年就接待了448批次、1577人来州考察进行投资贸易、旅游观光。
二是打好“典型带动”牌,宣传优秀湘商典型。今年我州初步建立了总人数为25.35万的湘西籍在外人士数据库,其中不乏创业成功的知名湘商。比如,今年第十届全球湘商大会期间,作为一名从湘西永顺县走向全球的创业者,快手科技董事长、创始人宿华以视频方式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贺;广东省湖南湘西商会获评湖南异地商会湘商“兴湘贡献奖”;众鑫新材料、德农牧业、丰达合金3家民营企业获评“第一届新湖南贡献奖先进集体”;泰和美新能源董事长杨昌军,湘泉酒业董事长、总经理彭图琪获“第一届新湖南贡献奖先进个人”称号;北京合纵科技旗下湖南雅城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电池级磷酸铁扩建项目、湖南方彦半导体有限公司电子芯片封装项目上榜2017-2021年100个“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标志性项目……今年,我州首次首次公布的2021年度“湘西高新技术企业税收贡献二十强”“湘西州小巨人税收贡献十强”“湘西州现代服务业企业税收贡献二十强”以及“湘西州企业税收贡献五十强”中,明瑞西部医药、泰和美新能源等企业都是返乡直接投资或具有湘商背景的骨干税源企业。要积极宣传这些创业创新典型事迹,增强湘商返乡投资的自豪感,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打好“项目推动”“利益驱动”牌,以市场化手段催发“归巢效应”。2017年以来,湖南省实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以来,累计引入项目投资1.3万亿元以上,我州80%的招商落地项目亦为湘商背景。“十四五”期间,要按照《湘西自治州优势产业精准招商行动计划(2022-2025)》的指引,围绕酒业、绿色矿业及新材料、绿色食品、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建材与装配式建筑、文旅产业、商贸物流产业、数字经济“10大优势产业链”建设以及“五好”园区建设的要求,通过广泛征集、实地调研、部门联审、专业策划等方式,每年开发储备一批符合产业导向、开发包装规范、商业论证科学、项目可行性强、综合效益高的重点招商项目,多渠道对外发布、精准赴外对接,以市场化手段吸引湘商返乡投资。以好项目引进老乡投资,实现合作共赢。同时,聘请一批“以商招商大使”,发挥湘商以商招商的特殊作用。
四是打好“政策撬动”“服务促动”牌,搭建服务湘商平台。落实落细湖南省《推进“湘商回归”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6)》《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湖南异地商会建设支持湘商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梳理近三年来州委州政府出台的惠企优惠政策,整合形成内容涉及项目用地、标准厂房租赁、税费、融资、品牌建设、招大引强引外、返乡创业示范园、投资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包”,广泛宣传、详细解读,提高在外湘商对家乡投资政策的知晓度。要认真落实州政发〔2022〕1号文件印发的《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要搭建经贸活动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全球湘商大会、沪洽周、港洽周等重大经贸活动。要对北京湘西企业商会、广东湖南商会、上海湘西商会、海南湘西商会(筹)等异地商会予以开办经费、活动经费、招商引资方面支持,打造湘西企业家在外发展的商业联盟、精神家园。
(作者系州政协委员、州商务局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