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广
回想起来,我家几十年来发生的变化竟源于《团结报》刊发的一条致富信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某天,我从《团结报》上看到一条信息:榨粉可赚钱。我的眼睛一下就亮了,这是一条“白送”的致富信息:当地群众历来有吃米粉的习惯,而且机器榨粉工艺简单,进货容易、市场广阔。于是,我从信用社贷了3000元钱,准备到四川省购买机械设备。
在妻子的嘱咐下,我怀揣着有生以来第一笔“巨款”出发了。穿过矮寨天险,渡过边城酉水,冲过龚滩恶浪,经过几天的汽车颠簸和乌江小水轮,我踏进了当时的四川省武隆县农业机械厂。办理了购机手续,我从杂货铺里买了两只箩筐、一根硬木扁担,去挑榨粉机。榨粉机有90多公斤重,仓库保管发货员帮我把榨粉机拆开,分装在两只箩筐内后,问我:“咋个只有你一个人来提机,没得人来帮忙?”我套紧箩筐、扁担后回答:“没有办法,家里穷,多来人多要开支,我一个人挑得起。”我憋足了劲,用了半个小时将榨粉机挑到了离厂三里远的武隆县汽车站。
四十多年前的武隆汽车站,是紧靠乌江悬崖上开出的公路边上一个小小的坪场,仅能停三辆客车。当时九点半钟赶到车站时,三部汽车已全部发出,那就只有等过往车辆了。十一点钟时,从涪陵开过来一台车,是往彭水县方向开的,车停后,我看准车次,是我的回程路方向,就挤上了车。
客车开到彭水县城后,我以为还要向前开,谁知司机讲到点了,要驻站休息,明日返回。往黔江方向的车要换乘。我只好又费了好大的力气,将两筐铁器从这个车上放下,又转上另一个车棚。
那时湘川两省相邻几县可以买通票,从彭水到黔江,黔江到酉阳,酉阳到花垣,花垣到吉首,中途只要签证,无须再购票。买好汽车票,我只剩下12元钱了。我花了几元钱住店,但饭是不敢吃了。我虽买了通票,但千里路上,每天汽车跑百多公里就驻站了,且每县换一次车,上下榨粉机真够折腾。经武隆—彭水—黔江—酉阳—花垣—吉首,一共走了五天。
第五天早上从花垣发车到吉首汽车站时,已是十点半钟。到吉首火车站后,我安静等候从怀化开往张家界的火车到来。我晓得我的家乡每天都有人成群结队到吉首进货、买东西,只要碰到熟人就好办了!
一声长长的鸣笛声,站门洞开,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看到了我的大嫂从站内走了出来。大嫂走出站,我笑迎上去,向她借了五块钱,就直奔粉面馆。
粉厂建成后,机器日夜轰鸣,全家老少,一齐上阵。八十岁的老母亲在凤凰城摆摊卖粉,三四岁的小儿都忙着搓粉、晒粉。全家穷怕了,饿怕了,现在有了致富路,个个干劲十足。由于销量宽畅,粉厂年产粉丝10多万斤,除在当地销售外,还销往凤凰县城及各乡镇,外销泸溪、麻阳、吉首、怀化、洪江、铜仁等地,我成了远近闻名的“粉丝大王”。我将顾客誉为上帝,以微利待客,很快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一举摘掉了我的穷帽子。
之后,我又开办了南杂、百货批发部、酒厂、矿泉水厂,发展了50亩柑橘园。由于我在致富路上先走了一步,还被当地誉为致富带头人,被群众推选当了十几年的县人大代表。由于经济情况的好转,我也有足够的资金盘我的儿女上学了,三个儿女都上了中专。
此后,我长期订阅《团结报》,以便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并寻找商机。1976年,我写的《我们的老队长又担起了硬担子》等2篇短文还获得团结报社的奖励。而且在《团结报》的影响下,我亦多年来从事我们县史、民族史的研究,编辑出版了《凤凰土家族史话》《凤凰名人》《廪嘎部落古韵史部》等书籍,成为了“农民作家”“民族研究学者”。我撰写的论文《五寨·筸子坪土司考》获得“国际优秀论文奖”。
感恩遇见,感恩《团结报》!
(作者系凤凰县木江坪镇木江坪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