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9月08日

昔日“监测户” 如今“领头羊”

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 浩 通讯员 莫 异

今年50岁的钟昌荣最近又忙碌又开心。忙碌是因为家里流转的两百来亩水稻最近一直在收割,没少受累;开心是这近10万公斤稻谷收获上岸,一年的任务又完成一桩。

2019年,钟昌荣还是村里“易返贫致贫户监控对象”。两年多时间里,一台收割机、两台耕田机,流转上百亩土地,还开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的他已经是村里的有名的产业带头人。

9月5日,记者来到龙山县召市镇岩门口村见到了钟昌荣。他个子不高,身穿军绿色迷彩裤,搭配着蓝色格子衬衫,尤其是他佩戴着的开收割机用的黑框护目镜,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有些奇特。但是,当收割机一发动,进入工作状态的钟昌荣又是另一幅样子,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更重要的是这“神奇”的收割机深受小朋友们喜爱,一旦收割机停止作业,他的身边立刻就会围满想要“上车”体验的好奇宝宝。

钟昌荣就是岩门口村人,做农活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从事大规模农业种植也是最近几年才发生的事。“稻米不愁销路,加工出来的大米口感好,质量也高,光是在我们龙山县里就供不应求。”钟昌荣说,“再加上我自己会使用机器,也有专门的农机合作社,成本上会比别人更有优势些。”于是他流转了外出务工村民和村中老人无力种植的土地,产业规模越做越大。

踏实肯干,又能吃苦,2020年9月,钟昌荣一家成功退出了村里的“监测户”名单。在近几年州里、县里的各种利好政策之下,钟昌荣家里的种植产业也越来越红火,还聘请了同村的好几位村民为自己长期帮忙做工。“每个月近四千块,做的也都是自己熟悉的农活,还就在家门口做事,挣的钱基本都能存下来,一年到头和在外面打工差不太多。”同村人瞿运双、黄翠玉长期在合作社里做工,他们这样说。当然,到农忙时,村里来做零散工的还会更多。

水稻收完,钟昌荣又准备开始种油菜。“水稻一年一季,中间轮种油菜,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谈到是否有产业结构上的优化时,钟昌荣顿时腼腆起来:“家里试种了几亩罗汉果,如果市场好、产量也不错的话,在保证基本农田种植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会向产值更高的作物转型。”

--> 2022-09-08 1 1 团结报 c96808.html 1 昔日“监测户” 如今“领头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