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9月08日

红 色 西 眉 记(下)

——三个大学生的暑假调查

当年内溪乡西眉村剿匪解放军伤员医疗救助站。黄宜超 摄

贾巧丽 田木杨 杨游

血色西眉峡

通过走访与收集查询资料,当年剿匪战斗的情形开始一点点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最后汇集成了一幅幅完整的画面。

新中国成立前夕,盘踞在湘西龙山的土匪势力主要有三股,一股是刘子良,一股是翟波平,还有一股便是统治内溪长达十余年的师兴周。师兴周横行内溪,作恶多端,罪行累累,他纵容部下作恶,其家人也横征暴敛,鱼肉乡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龙山县城,龙山县城解放。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141师进入内溪剿匪。听到消息后,师兴周便带领他的部队逃到湘川边境大山——八面山,并强迫大达、三甲乡的农民每家派出劳力,抢修八面上燕子洞工事,运送大量的柴米油盐,妄图凭借天险负隅顽抗。除此以外,师兴周还与国民党勾结在一块,在八面山与国民党暂1师师长陈子贤召开会议,成立“湘鄂川黔边区自卫委员会”,幻想在此建立反共基地。

八面山位于湘鄂川三省边界处,南北七十里,东西宽五到十里,向西倾斜。东与内溪、长潭相接,西临四川酉阳、秀山,南与里耶、北与咱果相邻,西与湖北卯洞相望。八面山拔地而起,高数百丈,独立无所依,有民谣说:苍山月,洱海雾,八面山的路。八面山只有几条羊肠小道可以攀登,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来是土匪部队失手后避风休整的地方。另外八面山拥有众多岩口,在湖南方面主要为大岩门、小岩门、望乡台、树车岩口和西眉峡。师兴周将司令部设在燕子洞,同时选派心腹精兵把守各路岩口, 并在各岩口开凿了十几条梯阶栈道,每一条小道上都有一个个要隘,每一个要隘处都修筑了工事,有的还设了起落门,存有大量滚木礌石。土匪利用绝对的地形优势控制了解放军上山的各个必经之路,解放军进攻艰难,尤其在西眉峡凉水井以上区域伤亡严重,给解放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同时解放军凭着超强的战斗力和科学的作战策略也给予了土匪极强的震慑,双方陷入了胶着状态,僵持不下。

随后解放军141师指挥部迅速调整了作战策略。西眉峡地势稍缓,不及其他岩口险要,据群众反映师兴周认为我军一定以此处为主攻,便重点加强防守。我军将计就计便以西眉峡为佯攻重点,由421团负责作战。其他如树车岩口、望乡台等处配合佯攻,将主攻重点放在大岩门和小岩门,由422团主攻占领师兴周的燕子洞司令部。两个团由此形成南北夹攻之势。

1950年1月18日凌晨5时,总攻战斗准时打响。首先是421团右翼的炮兵营在西眉峡率先开火,随后南北两个团同时发起冲击。

当时驻守在西眉峡的土匪依据天险藏于“遮个洞”内并在老碑二厅堡扎有刺门,当421团解放军战士用大刀劈砍刺门时,土匪突然袭击,导致421团损失严重,但421团的战士们却在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用大刀劈砍出了一条通往八面山的道路。

可是,上山的道路也并不轻松。土匪利用地形优势,在峰险堡架起了机枪炮弹,无数的滚木礌石令421团战士伤亡严重。为保存实力、拖延时间,同时负责佯攻的421团又有着吸引火力的任务,于是当时的作战指挥员便下令将军装挂在树上,士兵均躲在暗处,然后对着军装密集放枪,同时呐喊,吹冲锋号。漫山遍野只听得见进攻的炮声、枪声和战士们的呐喊声、军号声。果然浩大的声势吸引了师兴周的注意,慌忙调兵遣将,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西眉峡。西眉峡作战部队421团诱敌成功。

在421团的掩护下,422团攻击部队成功攻上八面山。但由于西眉峡战况激烈,421团未能攻上山,后在422团的接应下,两支队伍成功打进燕子洞,占领了土匪的司令部,剿匪战斗取得胜利。

五烈士下山

在西眉峡剿匪战役中一共牺牲了9名解放军战士,其中5名葬在西眉村村口。

剿匪战况激烈,为了保护自己同时也为了不给解放军战士添乱,西眉村的村民都躲在家中。听着外面枪炮轰鸣,大家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只能默默祈祷解放军战士们都平安归来。战斗结束后,村民们纷纷跑到山下迎接战胜归来的解放军战士们,看到他们平安归来,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不停地向解放军战士表达着感激之情,但当看到队伍后方的五副担架时,所有人都沉默了。是啊,战斗哪有不流血牺牲的呢?我们所拥有的和平都是解放军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啊。

西眉村的村民自愿为5名烈士捐赠了五副棺材,但解放军战士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按当时市场价向村民支付了钱。五烈士下葬时,全体村民都自发来送葬。葬礼庄严肃穆,所有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对于村里的很多老人来说,牺牲的烈士正如他们的孩子一般,是他们用大好的青春年华换来了和平与安宁。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资料难以觅得,我们只找到一位叫李富强的烈士的资料。他是一名排长,东北人,战斗时从西眉峡进攻但不幸被土匪的滚石击中头部,重伤昏迷,后连夜被送至灭贼村大队书记姚本海家中休养,但第二天因伤势过重不治而亡。牺牲前的李富强,在睡梦中曾不断呼喊着母亲,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李富强最初葬于水坝河河道附近,后迁至小堡坪。

薪火相传,我就成了你

我们走访到的最后一位老人名叫贾绍平,居住在西眉村,今年61岁。贾绍平老人虽然没有亲身经历那段历史,但其父贾明文与解放军情谊深厚。

贾明文参与剿匪战斗时16岁,当时解放军驻扎在他家中,因其形象高大威猛深得当时的延连长看重,在剿匪事业中做出过突出贡献。剿匪结束以后,贾明文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解放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继续挥洒青春与热血,并凭借优异表现在1952年9月荣获三等功。

父亲一直是贾绍平的榜样与骄傲。他将父亲抗美援朝所获得的勋章与三等功证书拿出来向我们展示时,脸上充满着自豪与骄傲。贾绍平老人将勋章小心翼翼地拿在手中,轻轻抚摸着证书上岁月留下的痕迹,仿佛父亲还在身边,用手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讲述那些曾经光辉而伟大的事迹,教导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为国为民奉献的人。贾绍平也正是在父亲这样的谆谆教导下长大,对父亲与解放军的英勇事迹耳濡目染,印象深刻。

中国的革命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历史,从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的革命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是无数先烈艰苦奋斗所创造出来的,是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仆后继、浴血奋斗、薪火相传才迎来的。贾绍平的父亲贾明文是这样,很多西眉村的青年也是这样。在剿匪战斗结束后,他们主动跟随解放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前辈们倒下了,但会有无数的后辈兴起,接替前人的事业,继续努力。小时候我们受到长辈们的保护,他们保家卫国, 守护家园;长大后也应该由我们去保护他们,由我们接替长辈们的事业,继续前行。薪火相传,我就成了你。

学无尽、知无涯,西眉村肯定还存在一些红色故事未被我们挖掘出来,但西眉村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依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我们新时代每一个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希望我们对红色西眉故事的挖掘,能够为西眉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红色西眉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光芒。 (全文完)

--> 2022-09-08 ——三个大学生的暑假调查 1 1 团结报 c96848.html 1 红 色 西 眉 记(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