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言
高山,是湘西的前言;流水,是湘西的后记;善良,是湘西的自序。
沈从文的笔下,湘西的美惊艳世人,美中有神秘、有故事、有人情味,这里是湘西,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田园牧歌式的边城世界。
湘西,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无须唤出翠翠,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无须叫上傩送和天保,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无须说出陈渠珍、熊希龄、黄永玉、宋祖英,这里的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湘西的美丽与哀愁,唯有湘西的子民懂得。这里的人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
这一年,非常特别,陆续送走了二舅、大舅公、大伯父,心中万千不舍,却又无可奈何花落去。人生好似一个魔方,不知道最终的结局是否自己心中所愿。然而怀念,却如一个根深蒂固的夙愿,在每一个有星星和月亮的夜晚,闪闪发亮。
二舅的离世,让我懂得了生命无常。大舅公的仙游,好像是一缕遥远的炊烟,在人间烟火里慢慢消散,沉淀在每一个平凡而诗意的日子里,泅渡着寂静的思念。慈爱有加的大伯父,一梦未醒,一梦千年。在没有痛苦的雪夜,静静地走向遥远,让许多告别的话语来不及言说,似乎并不愿给晚辈们增添太多的负担和累赘。一生善良忠厚的生命底色,迎来了月朗星稀的春季,在春寒料峭中给予每一个晚辈温柔的慰藉。
偶遇几位小学、中学同学,二十年未见,在推杯换盏间诉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多隐藏着人间的喜怒哀乐,生活是一首佚名的诗歌,在峰回路转里默默相逢。乡愁与故乡,似乎总是沉甸甸的。
故乡和乡愁,于无声处胜有声,烟花绽放,时光离开,光阴如一面深不可测的湖,折射着酸甜苦辣的人生哲学。
追思,终生相伴,此情绵绵无绝期。
相信,时间终会抹平时光里所有的哀伤,无关真理。古丈茶乡,背着小背篓的宋祖英,一曲山歌把湘西唱遍了全世界。永顺司城,铁血男儿过赶年抗倭,一道功业精忠报国得子孙永享。
厚德载物,可歌可泣,家乡值得,人间值得。湘西人的性情里浸染着边民的淳厚,仁义礼智信溢于高山流水间,忠厚淳朴勤劳善良融入人间烟火中。对于漂流四海的游子而言,湘西是永驻心根的家乡,是挂在心上的那轮最明亮的月亮,是归心似箭的乡愁。
故乡与乡愁,其实不过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故乡就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港湾,无关尘世的美与丑。故乡是子民身上流淌的血脉,是游子生命中的文化属性,是每一个善良人的族群基因。
犹记得从前,很小的时候,从乡镇到县城求学,自报家乡是乡镇;从县城到省城读书,自报家乡是县城;从省城到京城工作,自报家乡是省份。或许,出国留学的人,自报家乡大概就是国家了。
认识一个走南闯北的湘西老乡,无论天涯海角,他自报家门一直都说,我的家乡是湘西。湘西,是一个地域的界定,更是一种情感的归宿。家乡是一个同心圆,并不囿于一城一池,那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摇篮。
乡愁,原来是因为凝聚了那些怀念的人,那些怀念的事,那些怀念的怀念说……
如星月般,温暖而明亮。
因为湘西,终有我们念念不忘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