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州乡村振兴局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辖7县1市,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1.1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7.5%,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地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动员令。湘西州各族人民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感恩奋进,戮力攻坚,创造了中国精准脱贫攻坚的样本,十八洞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湘西州花垣县、凤凰县、吉首市3个县市被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十八洞村、菖蒲塘村、竹山村、隘口村4个村被确定为全国脱贫攻坚考察点。
一年多来,湘西州扛牢使命担当,奋力赓续时代荣光,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积极打造新时代红色地标,积极推动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建设。
基地建设高标准推进。不断完善环十八洞、菖蒲塘、竹山、隘口考察点进村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对外客流的输入和输出能力。同时高水平制作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经验介绍材料、宣传片、微视频、讲解词、宣传手册等软件资料。不断优化考察线路,形成花垣、凤凰、吉首三县市一体,十八洞村、菖蒲塘村、竹山村、隘口村等14个示范点为链接点的考察路线,确保考察时接待工作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序。
基地内涵高要求拓展。倾力打造红色地标,着力把十八洞村、菖蒲塘村打造成展现中国精准脱贫的标杆。擦亮红色名片,高标准编制考察点村庄规划,依托精准扶贫红色资源,进一步升级精准脱贫展示厅,抓好人居环境改造,强化沿线建设管控,精心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精选红色故事,推出《您是大姐》等一批新时代红色故事,推出龙先兰、杨超文、“女子嫁接队”等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典型故事。同时,聘请省州相关单位多位专家,从扶贫政策、外事礼仪、文化旅游、民族宗教、英语讲解和翻译技能等方面开展全方位集中培训,培养了一批忠诚可靠的宣传讲解人才队伍。
基地开放水平高质量提升。突出典型引领,不断完善十八洞村的精准脱贫模式和“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以及菖蒲塘村乡村振兴创新模式,利用自然和文化资源探索形成的竹山村“农旅融合”模式,隘口村“党建+扶贫产业”模式,充分展现湘西州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鲜明特色。彰显湘西好客传统。高质量做好基地管理、保障和服务工作,在为考察团队提供保障和优质服务上做到“四个坚持”(坚持规范管理,坚持密切沟通,坚持保障安全,坚持热情服务),展示湘西人民好客的传统。增强对外交往能力。不断加强基地接待能力建设,具备承办大型会议、交流培训、餐饮服务的基础和能力,以及相应的团体和外事接待能力。目前,我州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和考察点累计接待国内团队14296批次71.968万人、国外团队72批次26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