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9月13日

最好的馈赠是精神

——读《教子也烦恼》有感

作 者: 徐志频 出版时间: 2022年8月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沐 刃

我常常想,作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最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是房子,还是财富?是培养,还是陪伴?是引导,还是“放手”?是只提要求,还是率先垂范?……其实,对不同的父母来说,都有其自洽的理由。

在我看来,父母给孩子最好的馈赠,首先应该是精神财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品德养成和人格健全。这或许就是我读徐志频先生新著的重要启发之一。

志频兄乃我多年故友,8月初,他用微信给我留言说他刚出了一本新书——《教子也烦恼》,烦请我指正。我十分高兴。志频兄是国内研究左宗棠的领军人物,出版过不少大部头已汇成系列,其书大都牵涉到人物功绩与评价,内政外交实践,政治谋略智慧及人际交往等等,内心叹服不已。

这次他从家书的角度,写了一本事关家庭教育主题的书。尤其是书名《教子也烦恼》让人觉得有点意思,不仅留下了一个反差与悬念,也体现了作者的诙谐与幽默。

此书序言里提到,从1852年做湖南巡抚的幕僚到1885年在福州去世,33年间,左宗棠只有两三次跟家人短暂团聚的机会,那么,他是如何指导和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呢?左宗棠正是通过家书的方式,不停地与他的孩子们对话,给予事无巨细的指导。最重要的是定下一些规矩。

这本书的特点与功力便在于,除了详尽解读23封家书之外,还归纳出“读书六法”“做人九道”“处世八术”等教育方法。在我看来,作为负责的家长,左宗棠切实践行了“因材施教”,即在孩子们儿童、少年、青年等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

儿童阶段重“立规”。关于读书,他用毛笔书写了一份“读书守则”,要求孝威、孝宽、孝勋及孝同四子落实;少年阶段重“引导”,既融情入理地批评,也提供方法指引;青年阶段则重“放手”,让孩子自主安排事情,从不规定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只告诉他们不能那样做,以及为什么不能那样做。

我不知道古时候读书有多内卷,但是,读书肯定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通道之一。

书中,左宗棠对于读书的建议非常实用。譬如,读书宜“三到”:眼到,手到,心到;读书重在“义理悦心,从容涵泳”;读书的目的是“以书化人,人书一体”。

1856年正月,在写给二哥左宗植次子癸叟的家书里,左宗棠说,“读书非为科名计……惟能真读书则趋向正、识力定,可无忧耳……人生读书得力只有数年。十六以前知识未开,二十五六以后人事渐杂,此数年中放过,则无成矣,勉之!”

任何人在世上行走,为人处世的智慧与技巧是不可或缺的。所谓情商,大致体现在此。

左宗棠在家书里还提到,一个人首先得重“三气”,即养正气、蓄志气、培盛气;同时戒“三气”:邪气、骄气、傲气。至于居家过日子,则需“俭、静、专”。

如果说以上观点仅仅牵涉到“小我”与内部“小宇宙”,那么,一个人面向外部世界、与人打交道时,则应多“检点内省”;多做善事,且不求回报,既周济他人之困,又不让他人感到欠自己人情。

左宗棠的那幅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此联浅显易懂,上联是做人得有远大的抱负与志向,但是只求中等的缘分,不能强求;重要的是能够放低姿态,过普通人的生活,享受普通人的福气就好。下联则教人如何做人处事,看问题要立足长远,低调做人,凡事给自己和别人留余地。

众所周知,比较传统的中国人,一般都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也重视累积家风,“惜福保家”。在这一点上,左宗棠通过书信等家教实现的,可谓令人钦羡——“如今,湘阴左氏如左宗棠所规划的,后人已历七八代,成员数百。后代严守祖辈家风……从家族中走出来的人以工程师、医生、教授居多……第四代赢得人才全盛,第五代则全面开花,但是工程师、教授就数以十计。”

本书中引述了林则徐说的一段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左宗棠无疑深受影响,作为一个从社会底层一步一步奋斗出来的人,他比谁都要清楚,想在社会竞争中胜出,靠的是人品与能力,而不是金钱与权力。

领悟到这一点后,也就能理解左宗棠的“中庸”财富观和对财产分配的安排。1878年农历十二月十九,左宗棠第一次对自己身后的遗产做出明确安排:四个儿子每家限定5000两白银,严格让孩子们“勤俭持家,享下等福”,知足自惜,就不至于因骄奢淫逸而败坏家风,让富贵之家沦落破产。

在我看来,这23封信总量不多,但这笔精神财富却比物质更丰厚,因为只有头脑里的东西是别人轻易拿不走的,远比财富更能承继赓续、绵泽后世。

--> 2022-09-13 ——读《教子也烦恼》有感 1 1 团结报 c97073.html 1 最好的馈赠是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