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9月14日

天锅山下的千年遥望

魏 龙

据传,五代之后,彭世愁打败土著王,占湘西之地,封为土司,其后裔驻守各地,经多次内战,一支避难,住高山险隘,沿袭至今。后有亲戚严氏迁入,皆围绕锅子山而建,此锅为天锅,取蓄水之意,也就有天锅山下千年遥望的传说。

沿着半山腰的盘山公路,一路开车往上走。七月树枝繁叶茂,但也烈日当空,时而可以看见那稀稀拉拉的村落,散落在深山密林之中。很难想象,如今还有这样的世外桃源,难怪这里一度成为战争时期避难之地。今天,此时此刻的我,已然不再是我,我是土家族后人的男人,只想享受一段美丽的慢时光,或是贪婪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

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来到她的核心之地,突然间梦也醒了,村支部书记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土家族大姐,热情地带着我们一路找寻古村落里那穿越时空的记忆。

一路上,大姐给我们讲起了土家族特有的风俗文化,每年农历正月开荒挖生土和四、五月薅苞谷草的时候,当地歌师就会在一支长蛇阵劳动的众人前面敲锣打鼓唱锣鼓歌,激励众人攒劲挖土或薅草,众人在悦耳的锣鼓声和动听的锣鼓歌中减轻疲劳,热烈欢快地打“呵啾”紧握锄头向前冲,在紧张、愉快的劳动中不知不觉地完成预定的挖土(薅草)任务。这就是土家族挖土锣鼓,是土家族人聚众集体劳动和文娱相结合的一种农耕文化体现。

走在这崇山密林之中,让人不禁想起了土家族特有的“咚咚喹”,那清脆、欢快的“笛”音带着大山的翠绿、山乡的情韵、悠悠的历史烟尘,给人一种原始、质朴的美感。也让人联想起有关它的种种神奇的传说和故事,以及那背后的人间种种喜乐悲欢,恰如其演奏出来的美妙乐韵,摇荡着人们的心神,也浸染着人们的梦境……

整个村寨,水泥路交错分布,云遮雾绕,古木参天,鸟语狗吠,犹如人间仙境。那依山傍水的土家木屋,黑瓦灰板,再配以转角楼、吊脚楼,随山势地形起伏建筑,层叠有序,错落有致,彷如来到了皇宫大院。最惹人眼球的是那高耸入云、古根虬曲的银杏树,大姐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为寨子的镇宝之物,土家节庆活动时,就会在此举行庆祝活动,围着古银杏树,土家族男人女人或是跳摆手舞、或是跳毛古斯、或是打溜子,节日的氛围异常浓烈。

我们轻轻地扣开了一栋古朴厚重的座朝门,那青瓦铺盖,飞檐翘角,雕花木门,古朴典雅,结构严谨;那门上窗户上的纹饰有窗花、木雕,花样繁多,形形色色;那阶沿上刻着的条纹图案,有刻梭子花、万字格的,院坝内多铺青石板,坚固平整。突然觉得,眼前的吊脚楼不仅是一个民族古今的接续和延伸,更是一种“时代记忆”的象征。

走进一扇饱经风霜的木门,吸人眼球的是屋中间的那个坑。大姐向我们解释道这是火坑,中间那个三脚架我们当地人称三脚,火坑上方的木框是炕架,可以作挂土家腊肉、野味等可熏食之物。火坑内要常年烧柴或煨树兜不能断烟,意味着“香火不断”。听老人说起过,三脚是常年不准移动,只有大年三十可以移动一次,不准用脚踩踏,以免亵渎神灵。

一代又一代土家儿女们,抬头仰望那天锅山,望着望着……一年、百年、千年,或是永远的沉醉其中。

--> 2022-09-14 1 1 团结报 c97196.html 1 天锅山下的千年遥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