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六生
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之中,总会与一些物事结缘,那种缘分让人心生眷恋,不眠不休。我与保靖黄金茶,就有着这样一种缘分。
2000年底,我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乡镇国土所工作。当时,正赶上碗米坡水电站移民安置区部分征地事务,大家经常加班加点给群众丈量土地和分配宅基地。一天中午休息时,国土所长老王为犒劳大家,特意冲泡了一壶茶。茶水刚泡好,屋里瞬时香气四溢,那是一种浓郁的“板栗香”,我第一次尝到如此好茶,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保靖黄金茶,这是我与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008年,我调到保靖县城工作后,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开始经常接触到保靖黄金茶,与网购的一些国内知名绿茶相比,保靖黄金茶独具的“香高、色绿、口爽、味浓”特性,让我不由自主得爱上了它!
父亲也有喝茶的小爱好。小时候,家里房屋对面菜地土坎边,就栽有五六株不知名的老茶树,他经常把嫩鲜叶焙干后冲泡开水喝。看着父亲年事已高,保靖黄金茶又这么好喝,便动了给他种一块黄金茶茶园的心思。
2016年春天,我从保靖黄金茶核心产区黄金村育苗基地购买了500多株茶苗,种在了屋对面的菜地。每年春节、三月的时候,我和父亲给茶园锄草,国庆节再锄草、剪枝和施肥。如此三年后,茶园已枝繁叶茂、修剪平整,进入了盛产期。
茶叶采摘后,用纯手工方式炒制成为我的梦想。经过不断学习、请教和探索,我每年都要在家用手工炒制一季“清明茶”。我主要采摘“一叶一芯”的嫩芽头,用一米多宽、无油渍的铁锅炒新茶。当锅温达到三百余度、手背离锅底10余厘米也有烫手感时,我把茶叶放进去翻炒“杀青”。没有青草味后,又迅速出锅到竹簸箕中散热。温度较低时,需揉捻茶叶,以顺、逆时针方向揉捻成团,待叶面泌出汁水较多而黏稠后,再用百余度锅温炒至干茶。炒茶时,要勤于翻抖散热和搓揉定型,茶叶七八成干“出毫”前后,揉、抖结合,能捏碎茶叶时就可以出锅了。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一小时二十分钟左右,我经常弄得腰酸背痛、汗流浃背。
父亲也喜欢喝保靖黄金茶,他到我县城家里的次数不多,经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想不到的是,2018年夏天,父亲因病去世,再也喝不到我亲手炒制的黄金茶了。
如今,我家里的茶园,每年清明前后能采制三斤多干茶。除了留一些茶叶给村里叔伯等亲属,剩下的就是我一年的“口粮茶”。常喝保靖黄金茶,特别是喝自己种植的、炒制的,成了我对父亲的思念寄托,它凝聚了我与父亲近三年的劳动成果。 喝茶时,冲以煮沸后的清水,寻求茶叶本味,我在清饮中依然能感受到父亲的殷殷关爱。
我也经常把自己炒制的保靖黄金茶送给同事、邻居们进行品鉴,与大家一起分享大自然的馈赠。
这块黄金茶园,更是我心中的桃花源地,它远离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一直青翠蓬勃。当自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中彷徨时,便经常带起一把锄头、一把剪刀来到茶园,认认真真劳作一番。我从流淌的汗珠中感受生活艰辛,不断释放内心的浮躁和欲望,使自己逐渐回归初心,又整装再出发。
我深深感谢这片黄金茶园,自从与它结缘后,我就感觉到日子越来越有甜头,工作越来越有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