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施雨润苗
从2000年到2022年,22个年头,从餐饮服务员到第六代女子苗鼓王,杨欣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见证了吉首市矮寨镇德夯苗寨从偏远山寨到国家5A级景区的“蝶变”。每当游客对她的苗鼓技艺大加赞赏时,杨欣总是会说:“我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始终离不开家乡,没有家乡山水的滋养和文化的熏陶,就没有今天的我。”
杨欣是土生土长的苗族姑娘,2000年成为当时德夯苗寨景区的员工,正式吃上了家门口的“旅游饭”,解决了生计问题也可补贴家用。由于个子小,她无缘公司的表演队。
虽然干着洗碗端盘的活儿,但杨欣并没有放弃学习,她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在表演队姑娘们练习的时候“偷艺”,再自己练习苗鼓。有一次,湘西第一代苗鼓王龙英棠无意间看见了在旁跟着学习的杨欣。龙英棠说:“这个小姑娘能吃苦,不错!”鼓王的话给了杨欣莫大的鼓励,她更加刻苦练习,想着有一天也能当上鼓王。
2002年4月,杨欣被调到活动组,有了公开表演的机会,离“鼓王梦”又近了一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2005年那次鼓王争霸赛,杨欣做足了准备。当时20来岁的杨欣已是远近闻名的鼓手,在大家眼里,她拿鼓王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是,谁也没有料到,比赛那天,表演接近尾声时,鼓槌上的绸带被鼓架钩住,她只能用一支鼓槌继续击鼓,最终无缘鼓王。她失声痛哭,把自己关在家里三天三夜。这次失败让她开始怀疑自己不是这块料,一气之下去长沙一家餐厅当了服务员。
一次餐厅老板安排她打苗鼓,一位客人问:“你们是湘西来的吗?”旁边一同表演的姐妹答道:“是的。”“我很喜欢湘西的山水和苗族文化,特别是你们的苗鼓。2005年我去过湘西,那年的鼓王争霸赛十分精彩,可惜了那个叫杨欣的女孩,鼓打得真好,要不是一点失误肯定是鼓王了。”姐妹马上指着杨欣说:“她就是杨欣啊!”杨欣顿时红了脸,鼻子一酸,在众人面前落下了泪。客人见状忙上前说:“没关系,你早就是我们心目中的鼓王了!”这句话像阳光一样照进了杨欣心里,也唤起了她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鼓王梦”的渴望。
此时,杨欣已是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除了上班还要照顾女儿。当再回到德夯苗寨,她发现游客比以往多了,不仅苗寨火了,连穿苗服的人也多了,苗鼓表演更是深受游客喜爱。她意识到,只有家乡的土壤才是她梦想生长最好的营养来源。
于是她重新拿起鼓槌,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了练鼓上。每天早晨6点跑步,晚上孩子睡了再一个人练习,每个动作都力求完美,每次排练都当成正式演出。在练功房里不知疲倦,她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2013年,时隔8年,杨欣再一次冲击“鼓王”。因为年龄的关系,她心里清楚:这也许是最后一次为梦想而战了。
再次登上梦想的舞台,她多了一份从容,每一个细胞都全情投入。鼓声响起,跳跃、翻腾、劈叉、旋转……每一个动作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每一声鼓点都振奋人心。凭借精湛的鼓技和极富感染性的舞台表现力,杨欣从第五代鼓王石顺民手中接过鼓棒,如愿成为新一代女子苗鼓王。当手捧着证书接受媒体采访时,杨欣激动得好一阵说不出话来。
也正是这一年,吉首市举办了国际鼓文化节,世界各地鼓手展示了自己民族的精彩鼓舞,苗寨里热闹非凡。慕名而来看她表演和拜师学艺的人越来越多,杨欣不仅尝到了家乡这碗“旅游饭”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更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如今,她除了在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免费苗鼓培训。她说:“以前一起长大的姐妹大多数都出去打工了,但现在我们家乡的旅游发展越来越好了,我想多教教孩子们,不仅要让民族文化在他们身上得到传承,也相信将来他们当中会有和我一样投身家乡旅游事业的人,民族文化就是他们的底气。”